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十六章 上台表演

一脉承腔 第十六章 上台表演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6:5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的国策。

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双河镇的文艺晚会正是基于此而举办的。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时进行,文化活动是重中之重,卢长东把这个看的也很重要。

双河镇位于华山脚下,种地比不上平原地带,大都是在山坡上种些花椒树,赖以为生。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比较匮乏,需要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东西来满足日常的生活。

文艺晚会,可以团结群众,建设精神文明,隔一段时间就会举办一次。

各个村子出节目,个人也可以主动申请,来者不拒,只要不是太不堪入目的都可以上台。

张禾和刘兴武推着一辆架子车从虎沟村赶了过来,车上放着一些道具,其中有一个半人高,用纸做的华山模型。

情景剧,众人必须要有道具,凭空表演对于老艺人们来说很有难度。

这不是说相声,通过语言和动作能将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两者区别很大。

老艺人们的专业还是唱。

“老张,你来了,晚上准备给咱唱啥?”认识张德林的村民打着招呼,主动问到。

每次文艺晚会,虎沟村的德林班必不可少,在双河镇的地位很高,镇上的人都知道。

除了双河镇,其他地方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今晚给咱演个新东西!”张德林笑道,手里提着月琴,兴致勃勃。

与其他老人不同,他的身上有着一股闯劲,如果他是一个人的话,会毫不犹豫的跟着刘兴武走的。

张德林的心里也希望老腔能够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德林班才能火起来,老腔才有可能不断绝。

张德云将长条凳从架子车上取下来,手里拿着一个枣木块,这是独属于他的乐器。

敲击条凳的动作来源于古时的漕运,船工在拉坡的时候会用船桨敲打,现在走上舞台之后,逐渐演变为了条凳和枣木块。

张德云手中的枣木块也很有来历,已经传了很长时间,他不是第一个掌控者。

“那我几个都等着看。”村民们笑道。

张禾和刘兴武将架子车推到了舞台后面,上面的东西老人们也全都拿在了自己的手里。

“小禾,德林爷,你几个来了,咱拾掇拾掇,准备彩排。”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穿着一件皮夹克,在众人中比较耀眼夺目。

双河镇文化站站长王高伟,镇上的文化活动都要有他出面。

不过跟着过来的赵芸却是对这个文化站的站长没有什么好脸色。

镇上的游戏厅就是文化站管理的,要不是这个游戏厅,张川也不会成天往镇上跑。

对于这样的干部,赵芸热情不起来。

张禾急忙掏出烟递了过去,笑道:“王站长,今晚辛苦了。”

“有啥辛苦的,大家一起耍一耍,你们也辛苦。”王高伟脸带微笑,将烟接在手里。

这可是张老板递的烟,比他平日里抽的烟要好上许多。

张禾拿出打火机帮王高伟点着,这个文化站站长笑了笑道:“卢镇长说了,全镇上下一条心,全力支持德林班,务必要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双河镇争取荣誉,我觉得你们很有希望。”

“王站长,今天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什么结果我们也不知道。”刘兴武回应道,嘴上虽然谦虚,但他的语气带着一股自信。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