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新世界 > 屯田策

大唐新世界 屯田策

作者:雪山的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6:45 来源:笔趣岛

颉利可汗就像幽灵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李渊的脑海中萦绕。

他不是对颉利可汗心存忌惮,而是对他的整个部族。

突厥部落,已经称霸漠北近百年。他们在漠北的势力,东到大海,西至中亚草原。不过此时,突厥以金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各自为政,已经不再如往日的强盛。

李渊如今快有六十岁了,但从他儿时记事开始,除了姨夫杨坚当皇帝的那些年。突厥兵马对于中原的骚扰和欺凌,几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年间,时任突厥大可汗佗钵可汗五路大军进攻长安,几乎要将长安洗劫一空。当时尚在年幼的李渊,就是在那一年永远失去了父亲。为此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苦练武艺,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前朝大业年间,始毕可汗自恃强盛。趁皇帝杨广北巡雁门关之际,领兵三十万围攻雁门关,差一点生擒了杨广。

尤其是颉利可汗这次闪击大震关,要不是李渊抓住了颉利可汗的心理,沉着应对,恐怕长安城免不了一次刀兵之灾。

来日,廷议之时,李渊号召群臣对防御突厥兵马之事献策,以为长久之计。

有人建议修长城,把前朝的旧长城连接起来,借此阻挡突厥的骑兵。

可李渊认为,此时大唐初创,国力还很虚弱,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如此浩大的工程。

有人建议和亲,以亲情为纽带,缓解双方的敌意,从而减少战争的发生。

李渊一度也认为这是好计策,只可惜颉利可汗不买账。李渊数次请求联姻,都被他拒绝了。

大唐初立,正需要罢兵督耕,发展生产。面对突厥兵马不定时的骚扰,也不可能为了专门防备突厥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要知道,如此大规模的常备军,对国库的消耗巨大,于大唐的国力而言,负担将是非常沉重的。

李世民时任大唐尚书令,他献上了汉朝后将军赵充国一直推行的屯田策,认为这是防备突厥骑兵的长久之计。

李渊看到年轻的秦王竟然能够锐意史策,从古人先贤的智慧中寻找解决帝国备边的问题。他不由得欣喜异常,连连夸赞起秦王来。

熟悉典籍的李渊知道,赵充国是汉帝国可以彪炳史册的将军之一,他的军功卓著,足以功盖当世。

可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自恃武力,而是根据自己半生征战屯耕的经验,向当时的皇帝汉宣帝三次提出屯田策,并亲自推行屯田策。

当时的汉帝国与诸羌族部落在河湟一带多有争战,边境很不稳定。在赵充国屯田河湟的政策全面实施后,诸羌皆来归降,在汉朝属民、羌民与当地的汉族友好相处、共同开发之下,河湟谷地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之后,汉帝国的屯田策近一步推行到河西走廊和广袤的西域,成为汉帝国维护边疆稳定的国策,对后世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

李渊不但同意了李世民的屯田策,而且还同意他亲自带领两万大唐士兵前往并州北部边境实施屯田。

前朝的经验只是见诸于史策,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遵循。想要屯田策成功的推行,还是需要当代人具体行动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世民绝非书生意气,既然先辈们曾经依照屯田策很好地解决了边患问题。他坚信,他也可以做到。

等到并州屯田成功后,具体的经验就可以向帝国的其他边疆逐步推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