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460章:萧太后(3)

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460章:萧太后(3)

作者:十里木樨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2:1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认辽国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彦卿率兵前来叫战,耶律德光假装退却;张敬达、杨光远又在西边列阵,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

高行周、符彦卿为伏兵截断,首尾不能相顾;张敬达、杨光远大败,丢弃的兵仗堆积如山,斩首数万级。

其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割取燕云十六州。

大辽契丹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就是汉人治汉,辽人治辽;分族而治的国策极大繁荣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到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国两制的政策都没有变化。

从这个层面讲,辽国才是政治嗅觉最灵敏的国家和部族;他们在公元八世纪就知道分族而治,区别对待的策略;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南下的基地。

会同四年(公元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向辽称臣;耶律德光率军南下问罪,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所部二十万人前来投降。

会同九年(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公元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

大同元年二月初一(公元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

这又说明大辽先于北宋在汴梁称帝都。

大辽契丹国发祥于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五代初崛起。

公元907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称帝。

太祖耶律阿保机登基后,相继征服周围的奚、霫、黑车子室韦、女真、乌古、室韦、吐谷浑、党项、鞑靼、沙陀等部,攻取营州、平州、辽东,于天赞五年(公元926年正月灭渤海国,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后晋天福元年)取得了燕云十六州,成为华夏北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辽朝的稳定疆域西起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蒙古高原北缘和外兴安岭;东抵库页岛(今萨哈林岛)。

其南界的西段分别与西州回鹘、西夏相接,东段在今内蒙古、山西、河北境内与北宋为界。

辽灭渤海后还一直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原属渤海国的一块土地,因此辽与高丽的边界大致在今朝鲜咸兴至鸭绿江口南岸一线。

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狼河(今乌里吉林伦河)之滨选定都城地点,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建成;称为皇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年)改为上京临潢府。

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增建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

辽的正式首都始终在上京,但后期的实际首都已迁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县西南大明城)。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