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81章 平淡见神奇

舌尖上的神豪 第81章 平淡见神奇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0:2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其实曾经刀鱼在寻常百姓家最常见的做法是馄饨和面,刀鱼馄饨原本是江南寻常小吃,馅料除刀鱼还要有秧草和鸡蛋,口感细腻,清香四溢。”

“只不过现在环境污染,数量越来越少,每条三两重的刀鱼,三月中旬的市价最少四千一斤,谁还舍得拿它包馄饨?”

“可惜清明就是刀鱼的宿命,因为它们在清明前后交配,然后骨头开始变硬。幸好有这一硬,价格才会一落千丈,原本数千元一斤的金贵货顿时花容失色,变成几十块钱每斤的破落户。”

“那个时候寻常百姓才得以买一些回来,做刀鱼馄饨。美味经过折腾,回到本来面目,其境遇犹如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人间的起落沉浮也不过一条刀鱼而已!”

一番话赢得众人大笑,刀鱼已熟,开始品尝。果然鲜美异常,入口即化,跟刚才逆鱼的紧实口感截然相反,各有千秋。

庄臣闭上眼睛,回味难得一见的鲜美,感叹道:“自古赞美刀鱼的诗句很多,陆游说: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梅尧臣言:已见杨花扑扑飞,鮆鱼江上正鲜肥。”

“最出名的还是苏东坡的那句,恣看收网出银刀,将阳春三月,桃花初开,渔家捕捞刀鱼的场景描绘得通俗易懂,既有动感,又有现场感。”

刘师傅接话道:“作为厨师来说,正宗江刀鱼眼小,鱼鳃鲜红无比,胡须黄,尾暗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品味道,江刀鲜美不是湖刀能比拟!”

“清明前细骨软如绵,清明后细骨硬如针。清代美食家认定刀鱼是春馔妙物,只因刀鱼味美过时不候,清明一过,肉质变老、骨头变硬,从而美味大减。”

“为解决刀鱼刺多易卡喉的问题,袁枚的《随园食单》提供两法:一是用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二是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

“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至于油炸刀鱼使之酥枯再食,则被袁枚视为驼背夹直,其人不活,暴遣天物!”

“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办法,一是刀鱼饭,将刀鱼钉在细木架上,或干脆钉在木质锅盖上,放在饭锅中蒸煮。等到饭熟,鱼也烂了,鱼肉全掉在饭中,而鱼刺则留在木架或锅盖上。”

“另一种可称为肉皮法,先揭下刀鱼皮,可带出部分刺,然后刮出其肉,覆盖在肉皮靠肉的那一面,再以刀背或木柄轻拍,那些烦人的鱼刺便刺入肉皮之中,此时再用刀抹一下,便是全无骨刺的刀鱼肉。

说完让服务员收起工具,正色道:“请贵客留点肚子,今天还有一道菜,最后压轴,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美味佳肴!”

众人一听刘师傅居然这么说,无论是逆鱼还是江刀都是难得美味,好一个鲜字了得。

“还有更好吃的?”庄臣放下筷子,打趣道:“刘师傅可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前面两道水平已经很高,难不成最后一道更厉害?”

一顿饭下来大家熟悉,说起话也轻松起来,刘师傅笑而不语,示意上菜。所有人好奇的盯着大砂锅,热气腾腾,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咦?难道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