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天启 > 第八章火器改革

大明天启 第八章火器改革

作者:训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09:30 来源:笔趣岛

孙元化确实是个天才。六月初五在兵仗局看了燧发火铳的点火装置以后,他立刻投入到了狂热的实验中。兵仗局的击发率太低,他摒弃了兵仗局的设计,另起炉灶。十五,他将点火装置与扳机联动成功,七月初九,又将火药室与扳机联动成功。也就是说,三十四天,他就造出了实用的燧发火铳。朱啸启接到李进忠的报告后,急忙赶到兵仗局。

拿起这杆火铳,他仔细打量起来。有一小块燧石卡在一根弹簧击锤上,在扣动扳机时,弹簧会突然松开击锤,撞击火药池上的金属盖片,并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池中的引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朱啸启要亲自试枪,孙元化说什么也不干,于是李进忠自告奋勇代他试枪。孙元化告诉他基本方法,李进忠将准星照门对好,一扣扳机,火药池轰地燃起一团小火,呯地一声,五十步前的靶子上出现了一个大洞。他立即跪倒在地:“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朱啸启叫他起来,看到他前面有几根头发烤得变了形。转身奇怪地问孙元化:“火绳枪不是有火门盖吗?为什么燧发火铳不用火门盖?这样下雨之时,亦可使用。”

“启禀殿下,有盖则打不着火,火门盖会隔绝燧石之火星。”

古代人就是古代人,脑子还是不如现代人灵呀。朱啸启又得意起来:“用燧石打击火门盖,同时将其掀开,不就行了吗?”孙元化呆了半晌,拜倒在地:“殿下之智,如日月之光,在下米粒之珠,愿附骥尾,为王前驱!”这样一改,实在是神来之笔,雨天不再担心打湿引火药,比之火绳枪,对使用环境的依赖将大大减小。

孙元化一直自负其智,除了徐光启数人外,不大瞧得起人。朱啸启年纪小,徐光启要他跟着朱啸启虽是好意,以后前途光明也是可以预期的,但他心中其实是颇有微词的。今日朱啸启轻易就将自己苦心钻研的燧发火铳的缺点指出,并提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使得孙元化对他佩服得无以复加。

朱啸启假装谦虚一番,然后继续进行实验。一共实验一百次,其中成功击发六十三次。就凭这个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火绳枪的五成不到。而且燧发火铳不用担心别人的火绳点着自己的火药,使得火铳兵的密度能大大增加,再把刺刀搞出来,运用排队枪毙战术,将会让野猪皮知道,大明不是好惹的。

命中率就比较惨了,李进忠算是运气极好的。一百次成功击发,打中靶子的只有二十五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工艺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再说排队枪毙时,命中率其实并不重要,何况对敌时,虽然大多是在五十步开外就开火,但是战场上对面密密麻麻的人,打不到张三也能打到李四。击发率才是王道。

朱啸启充分肯定了孙元化的成绩,同时希望他能进一步提高击发率,最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当然他也知道,这很不容易,所以也没有限定时日。但是定装火药和刺刀的事,他也觉得应该提上日程了。

“孙卿的辛苦孤心里有数,但古人云,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兵卒装填火药之时,多少不一,所用之时间颇多,大为不便。孤心中思量,可否先分成多份,以纸壶盛之,使药量定于一,当可简化装填之步骤,减少用时,以多杀敌。甚或将弹丸亦置于纸壶之头,使其更佳,孙卿以为如何?”

孙元化对朱啸启已经是佩服得死心塌地,他很容易就理解了定装弹药,并明白了它具有的意义。减少操作步骤,大大节约了时间,原本只能发射两次的时间就可能发射三次,定装火药,使得出现炸膛的风险大大降低,这相当于极大提高了战斗力。殿下小小年纪,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只能用天生圣明来解释,所以孙元化在今天短短的时间内对朱啸启先是由路转粉,然后迅速转成骨灰粉。在他心目中,徐光启不说屈居其后,至少也只能是并驾齐驱了。

“殿下英明,在下也曾想改进装填之法,但一直思不透彻,今日听殿下一言,豁然开朗,真可谓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孙元化又是一通马屁,拍得朱啸启飘飘然。当然,正事还是没有忘记的,又将刺刀的创意说与他听。孙元化倒不觉得有装刺刀的必要,因为当时火铳兵只占步兵的一部分,战时总是和长矛兵混编的。不过既然是殿下所提,殿下前面给了自己太多的惊喜,也许是自己没有殿下高瞻远瞩呢?所以也是满口应承下来。可见在穿越者的光芒照耀之下,天才也会失去自信。

按照以前说好的,赏了李朝钦一百一十九两银子。李朝钦谢过赏后准备离开。朱啸启留住了他。标准化和流水线的事情也要开始准备了,在军工制作上首先推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和良品率,且使得武器的维修和替换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

李进忠叫进来了十个小太监。这是按照朱啸启的要求,和内书堂教授交流以后挑选出来的读书比较认真,反应比较灵活的太监。朱啸启交代道:“一个工匠,制作一支火铳,费时近一个月,虽然有简单的分工,但还是不能让孤满意。所以你们随着李都监在兵仗局里,仔细看看,将制作火铳的步骤分拆成一些简单的小步骤,然后每个小步骤让若干人去做,使每个人都是专精一事而毋须面面俱到。然后火铳的每个部件,都必须一致,甲铳的某一处损坏,将乙铳的同一处换于甲铳之上,应不影响使用。所以制成的部件,大小形状必须一样,制成之后要仔细检查之后方可组装,不合格者,退回重制。”

“一个人一天所制部件个数,称之为日产量,日产量中除去不合部件,剩下所占比例称之为合格率。我们要提高日产量,更要提高合格率。如何提高产量和合格率,就靠你们制定出条例,规定每一部件制作的要求和方法。要让一个新工匠按照你们的条例,亦可制出合乎规格之部件。此事繁琐之极,但极其重要。所以条例制作不嫌其详,力求其细,且言语直白,使工匠亦能听懂。这个事做得好,重重有赏。”

“工匠制作部件,按其为常作和服役,分别给予一定的酬劳。酬劳不固定,按其产量和合格率计算,产量占四,合格率占六。这个也要写成条例,并宣读于工匠中。服役工匠中作事认真,产量和合格率都较高的,可以在其除役时转为常作,但不得强逼,如果酬劳好,我相信他们也会愿意留下来的。”

“每铳制成,于铳管刻制管者之名,若有正常操作而炸膛者,一例扣其一年之银,两例斩其首。这关乎兵卒身体甚至生命,来不得一点马虎。这个也要写在条例之中,并要反复宣讲,务必使每个工匠都知道,做得好有赏,做得差要罚。”

“条例之重,尤重于赏罚。使众人知条例,并按条例制作,当使产量和合格率大增。你们十个人所做之事,关乎之大,不是你们自己现在能想明白的。孤不吝厚赏,亦不惮重罚,望各位努力。”

小太监们跪在地上一起叩头,保证一定不负殿下厚望,做好这个制定条例之事,然后跟着李朝钦进了兵仗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