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天启 > 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

大明天启 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

作者:训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09:30 来源:笔趣岛

他一说出要提高官员俸禄,刚才心里有些小芥蒂的大臣们都开始鄙视自己刚才的小心思了。官员中有象李三才这样非常富裕的情况,但大多数家里其实条件并不是太好,即使是东林党中的杨涟、左光斗、**星、公鼐、黄尊素等都是小康水平而已。大家又一起跪倒,口中齐呼:“圣明无过皇上。”有些因为清廉所以贫穷的京官,更是激动得眼中微有湿意。

朱由校接着道:“关于商业税的收取方法细则,由徐尚书主理,吏部礼部刑部工部亦要派人参加,一起商量出来后再上疏吧。至于增加俸禄之事,就由首辅大人牵头,六部派人协助,也要定出一个办法来,都报到朕这里来吧。”

徐光启和方从哲出列领旨,退朝后,众臣鱼贯退出,一路上就开始讨论今天的两个议题,倒也是颇为热闹。

很快,徐光启将收税方法写了折子奏上,朱由校仔细一看,初步定下的税率为半成,坐商一年收两次,行商为一次货物交一次,交税之后,均应该发放税票,行商的税票通行全国,一次货物不得重复收税。

户部于每县设一税务处,每州设一税务司,每府设一税务局,每省(布政司)设一税务厅,户部则设一税务总署,徐光启推荐的署长是毕自严。朱由校下旨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毕自严着升为户部左侍郎,兼任税务总署署长,税务系统进行直管,与当地官府无从属关系,并可以调动地方军队对付恶意抗税的商家。

在这一期的《大明周报》中,议政部分出现了一篇署名啸启先生的文章《为什么要收商业税》,这篇文章全部用的白话,先从国家的职责说开来,认为国家应该是保证每个臣民的权利的,那如何保证呢?就需要军队,官府衙门,学校,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等各个机构,而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行都是需要用钱来支撑的,钱来自哪里呢,当然只能由税收中来,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朝廷的税收现阶段主要是农税,朝廷为了对付建奴加收了辽饷。普通农家大多贫苦,很多人家已是不堪重负,而商业税则几乎没有收,很多大商人因此而变得富可敌国,例如前河运总督李某,家产超过了一年朝廷的岁入,这样的情况就是没有收商业税的结果,本来应该是国家的钱,也就是大家的钱,结果却聚在少数人手里去了,供他们花天酒地,而国家和普通人却根本没钱可用。

然后他提出税收应该顺应天道,要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应该要收商业税,而且应该是收重税,将逃税者严惩。并希望皇上能好好查一下官员的家产,相信有大量家产的人不可能所有的钱都是干净的,只要查出有违国法,应该斩其头,抄其家,灭其族。

最后他认为,商人能够在一个平安的环境下经商,在行商过程中没有盗匪抢劫,坐商没有地痞流氓捣乱,本来就是朝廷善加管理的结果,朝廷缺钱,最后导致管理不善,盗贼蜂起,流氓横行,最后吃亏的还是商人,商人们应该想明白这一点,交税其实就是保护自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结尾他提出了一个口号:交税光荣,逃税可耻,抗税该杀。

当然下面有编者按:此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皇恩浩荡,并未对商业征收重税,将会下旨定税率为半成,不过也希望各位商人能急朝廷之所急,体念圣意,为大明的财政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朝廷不会忘记各位义商的支持的。

这份杀气腾腾的文章和下面安抚为主的编者按,又引来了大量的读者来信。王承恩汇报说,大多都是支持啸启先生的观点的,有人说辽东汉民被建奴破了家,有多少钱最后也没有用,如果朝廷有足够的钱招兵买马,早就荡平辽东了;还有人认为要号召大家不和逃税的人做生意,并积极举报逃税者;也有人提出要防止收税过程中的贪腐问题,请朝廷加强监督。

朱由校听得连连点头,周报的读者基本上都是家有余财的,既然大多数都支持朝廷收商业税,当然说明大多数商人对商业税并不抵触,因为他们明白交税的意义,明白自己能平安经商是朝廷在后面当他们的靠山。有问题的是一些有后台的商人,他们其实也已经交了税,甚至比朝廷的税率更高,只不过他们是交给了各级权贵,现在朝廷要收商业税,他们当然不会愿意。不过不管他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朱由校都准备用强硬手段来把这个商业税推行下去,哪怕出现《五人墓碑记》里的情况也罢,商业税,朕是一定要收的。

他命令王承恩把这些里面写得较好的稍加润色,登在读者来信栏目里,并加编者按说皇上很感谢臣民的支持,一定会让户部制定出恰当的收税制度和监督措施。

如何防止税务贪腐问题,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朱由校先找来了魏忠贤,交代他东厂要在各级税务部门里派驻人员,专司监督之权。

魏忠贤自然是一切听皇帝的,他拍着胸膛对朱由校保证:“只要有收税的官员敢贪污,奴婢一定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朱由校连连点头,大赞道:“你办事,我放心。”又让魏忠贤感动得泪流满面,连连叩头后意气风发地退了下去。

朱由校还沉浸在这句名言中,等魏忠贤走后,他却突然想起,历史上这句话中的“你”最后做事并没有让“我”放心呀,如果东厂和税务部门的沆瀣一气,那怎么办呢?

不能什么事都交给魏忠贤,这样最后可能事没干好,还会害了他。我还是要建另一个监察机构,想起上次酒楼里听到的话,于是将张诚召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