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天启 > 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

大明天启 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

作者:训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09:30 来源:笔趣岛

众人皆跪拜接旨,然后召开司以上军官大会,讨论近卫军改制的事宜。

前面杨光皋等人已经将战事过程详细上奏给了皇帝,并且指出了现在军队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白刃战有待加强,特别是多人对付一人的攻法,而且敌人攻击一强就会出现溃散现象,二是指挥方法有待改进,三是医官数量太少。朱由校强调,针对这些问题,各位军官要群策群力,一起提出意见,汇总以后再报来。现在这份建议书已经交上来了,所以这次改制其实是近卫军各级军官的集体意见的结果。

朱由校宣布道:“近卫军全部重新打乱编排,保证每个参加过辽河战役的老兵带一到两个未参战的新兵,并选五百名习水性的士兵编成水营,前往泉州帮助张千方。淘汰一部分战兵进入辎重营,每旗配备一个信号兵,营及以上军官配备多个信号兵,各级军官和信号兵统一集中学习信号指挥的细则。近卫军改编成步兵营五个,骑兵营三个,炮兵营两个,每个战兵司设医官两名,另每营加设医官两名,重新编营以后,于京师附近进行野营拉练,并进行白刃对战训练。”

等大会散了以后,朱由校和近卫军几个营长以上的军官开始开小会。首先,他拿出一支怀表道:“这是西方的计时之器,叫做怀表,把每天十二个时辰分二十四个小时,然后每小时分六十分钟,每分钟分六十秒,朕这里有一箱子,你们先拿去,局以上军官均要配备,至于使用方法朕会让孙郎中的手下告诉大家的。”众将大喜过望,时间的精确性使得战术的运用可以更加多姿多彩,平日的计时方法复杂而且不精确,这种怀表的使用,能够大大增强军队战力。

朱由校又取出一个望远镜,让军官们试看了一下,然后满意地看着啧啧称奇的军官说道:“这个叫望远镜,可以看远物,在行军侦查作战时都有很大作用,这个营以上军官配备,斥候旗长也要配备,方法也让兵仗局的人讲解。这两样物事,对作战当然是有极大好处的,但是要注意,最重要的是人,带刺刀的燧发步兵只要阵形不乱,在相当甚至更多的敌人面前都是无敌的,所以阵形还要练,多练下行军和作战时的阵形变换,然后这次作战中乱跑的士兵给他们一个机会,就不再用军规处罚了,换一种方式,召集士兵开会,在会中必须要狠狠批评他们,让他们自己做检讨,绝对不能再出现溃逃的情况,燧发兵溃逃后,战场上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此事交待后,朱由校开始询问大家对辽东局势的看法。

杨光皋首先发言:“王巡抚曾言,如若过河,则军粮可取自海州,河东义民则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且西虏可提兵四十万而夹击建奴。以臣等所见,广宁军装备不齐,训练不足,如若过河,其败可期。至于义民缚敌将以迎王师只怕未必,臣可听说沈阳之汉民可是盛装打扮将建奴迎接进城的。西虏哪来四十万精兵,何况其狡诈异常,只想要朝廷赏银,不足为信。”

曹文诏也道:“巡抚只想过河击奴,已先后派遣五支部队过河,均大败而归,逃回者百中无一,现广宁军中只巡抚一人以为建奴即日可破,其它军将均畏与建奴野战,广宁军守城倒是可以,但出击只怕不行。”

周遇吉的意见也差不多,觉得广宁军战力差,王化贞想当然尔。

曹文诏本来来自广宁军,他的话应该代表了广宁军中的多数将士的看法,朱由校当然会重视,只是现在朝廷大臣们可不是这么想的。于是朱由校要他们合写一个奏折,将广宁情况做一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上次王化贞的建议被熊廷弼否决以后,深恨熊廷弼,把军事全推托在熊廷弼身上。熊廷弼于是请朝廷警告王化贞,不得借口有人节制,坐失战机。此前,四方援辽的军队,王化贞全改名号为“平辽军”,辽人很不愉快。熊廷弼说:“辽人又没叛乱,请改为‘平东’或‘征东’,以快慰辽人的心。”从此以后王化贞与熊廷弼矛盾益深。

八月初一,熊廷弼上书说:“三方面布置的战略的实施,必须联络朝鲜。请抓紧时间派钦差使臣去访问朝鲜的君臣,让他们征发八道的全部兵力,在江面上设立连营,助我军的声威。”并举荐监军副使梁之垣,说他在海滨长大,熟知朝鲜的事情,可以充任钦差使臣。朱由校马上就同意了,并且按照行人奉使的惯例,赐给一品官以示宠信。梁之垣于是上书提出加强他们的事权、确定自己职责等八条要求,朱由校也都同意。梁之垣正在和有关部门商议兵饷的事,王化贞所派遣的都司毛文龙已经袭取了镇江,奏上了捷报。满朝为此大喜,立即命令登、莱、天津派出两万水师接应毛文龙,王化贞率四万广宁兵进据河上,和蒙古军一起乘机进取,由熊廷弼在中间调度。命令下达以后,经略、巡抚所辖兵镇相互观望,熊廷弼根本没办法指挥王化贞,所以最终两方都没有出兵。

熊廷弼因为毛文龙报功绕过了他,所以说:“三方兵力未集,文龙发之太早,致敌恨辽人,屠戮四卫(指金、复、海、盖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指矿徒起义)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目为‘奇功’,乃奇祸耳。”这种说法就有点牵强了。朝廷大臣们看到他的疏言,多不信服,王化贞更不满,屡次反驳熊廷弼对他的批评。

王化贞向朝廷许下诺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意思是明年三月,即可取胜。而熊廷弼上言皇帝:“明谕抚臣,慎重举止,毋为敌人所笑。”两人关系越来越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