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第一臣 > 番外篇:爱钓鱼的老张

大明第一臣 番外篇:爱钓鱼的老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6:5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西湖岸边的三进小院,楠竹茂盛,桂树飘香。

这就是张希孟给自己选的养老的地方。

他怕湿气重伤身体,又在地下建了两条地龙,到了秋冬之时,早早点起来,驱散寒气。至于房中的座椅之上,也都有狼皮垫子,火炉、火盆、汤婆子更是张家中秋之后的必备之物。

似乎是当初冬月时候,几乎冻死在外面,越上了年纪,张希孟就越在乎养生,这也是他不愿意跟老朱做邻居的原因。

平日里,张希孟还是有很多事情忙活的,比如早上的时候,吃个八分饱,然后扛着钓竿,去西湖边,坐到中午,不管有没有收获,就返回家中用饭,然后稍微午睡。

等他爬起来,就开始写作。

张希孟会翻阅很多书籍,头脑风暴,形成一套理论,然后再奋笔疾书,偶尔停下来深思熟虑,有时候为了一个关节,他会思考很长时间,三五天,甚至十天半个月。

可一旦理顺了思路,他又会笔走龙蛇,一天上万字都很正常。

张希孟此时撰写的书籍,名字就叫《华夏民族发展史》,大约可以理解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张希孟试图从历史当中,寻找经验,去解决当下大明朝面临的问题。

此时的大明朝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还是有的,就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一位年轻的进士,名叫蹇义,他就上书朝廷,希望加快行省建设,要广而推之,囊括天下。

蹇义上书,竟然得到了诸如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的热烈响应,一时间到处都在讨论,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只不过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依旧强大,其中就包括杨士奇,还有驸马胡俨,这两位坚决抨击蹇义,说他是虚耗民力,大而无当。

但是蹇义同样据理力争,他认为现在虽然有很大困难,也不免反复,但关键是要推行下去,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也会像秦始皇一统天下一般,形成惯例,此后就是绵延不绝的大一统。

谁也无法逆转大势。

如果不趁着现在去做,失去良机,日后的掣肘只会更多。

是做秦始皇,还是做周天子?

蹇义等人,甚至发出了灵魂拷问,直击朱标的软肋。

「爹,您老人家能不能说说,这到底要怎么办?」张承天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爹钓鱼,他还年轻,有点受不了这种愿者上钩的游戏。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刚刚从江西调入京城,在中书省当舍人,平时他就负责联络中书和朱标,遇到了紧要的事情,来讨教太师,也是理所当然。

不然特意把他调进京城,又有什么意义呢?

「爹,您老给我说说,蹇义和胡俨,到底谁更可信?」

张希孟终于长叹一声,哂笑道:「你为什么要听这俩人的,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张承天脸苦下来,「爹啊,孩儿要是有您老的学识,能看透这么复杂的事情,我就不来这里麻烦您老了。这事情陛下也很困惑啊!」

「陛下困惑,他大可以去问太上皇啊!」张希孟随口道。

张承天更加无奈了,「爹啊,我师父什么水平,我最清楚了,去问他,他老人家只会说排除万难,一定要多建行省的。」

张希孟笑道:「既然你知道是这么回事,为什么不谏言陛下?」

「让陛下学太上皇啊!」张承天连忙摇头,「爹,您老又不是不知道,陛下和太上皇是两路人,自从您老避居西湖,太上皇去了宿州,去年孙相又致仕回乡,已经没人能弹压得住朝臣了。钱唐虽然继任首辅,但是论起权柄,已经大大不如。想要推行政务,难上加难。眼下这么個情况,实在是不能不请您老人家帮忙拿主意。」

张希孟脸上含笑,丝亳没有意外。

甚至他早就有所预料。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