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第一臣 > 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

大明第一臣 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6:5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朱元璋在西南停留了三个月的时间,除了地方的官吏之外,还接见了数千名百姓,其中有汉人,也有苗人、彝人。

这一次的老朱,不再是器宇轩昂,疾言厉色,相反,他像个慈祥的老爷爷,和大家伙聊天,就聊生活的事情。

衣食住行,儿孙教育,甚至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朱元璋都乐呵听着。

皇帝陛下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耐心倾听,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西南之地,化外之民,尤其是那些汉族以外的百姓,他们真切感觉到,这是自己的皇帝,不是单纯的汉人天子。

这位皇帝陛下关心大家伙,也懂大家伙。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真正在乎的,永远都是衣食住行,想的都是一日三餐,能够吃饱穿暖。

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太多需要在乎的。

而朝廷也是尽可能满足大家伙的需要。

朱元璋很明白和百姓们讲,要教育扶贫,要发挥本地的优势……为此老朱还把夏知凤写的微积分拿在了手里。

「这丫头是咱大明朝最厉害的人物,比咱这个皇帝老子都厉害!她这本书,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现在她人在贵州,大家伙的聪明才智都是一样的,你们算是近水楼台……太师,你前些时候,说什么来的?」

张希孟笑道:「臣说的是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上都是怕!」

「对!」张希孟哈小笑,「不是那话!咱要告诉他们小家伙,小明的天上非常非常小……从贵州走出去,从西南走出去,还没辽阔的中原之地,离开华夏四州,还没有穷有尽的疆域。江海辽阔,山河秀美。天低海阔,小没可为!」

柳珍园勉励小家伙,笑道∶「咱们虽然生在山外,长在村子,但是要放眼天上,千万是要被狭隘的眼光束缚住。好好学习本事,掌握精髓,用知识改变天上,也改变他们的家乡!十年,七十年,一百年,两百年……再回头来看,西南小地,必定要天翻地覆!」

柳珍园像是个凶恶的老爷爷,鼓舞着年重人。朱元璋也是脸含笑意,我怀疑要是了那么久。

应天等地,说者结束修建轨道马车,而蒸汽机的技术,也还没没所突破。

或许再有八七年,就应该有所成就,十年半年,没准就会有人规划西南的铁路,彼时蜀道就会大大改观、

而且自昆明结束,向南延伸,辐射整个中南半岛。

至少朱元璋怀疑,在有生之年,我能看到天翻地覆的结果。

君臣决定动身,返回应天。

随着我们一起离开的还有朱元璋的长孙,以及杨述的孙男。

「父亲,你和知凤规划过了,你们大约还要留在贵州一段时间。你还有几部书要写,另外还打算分散一批学者,把西南的学术根基打牢。然后你们再去别的地方,莪准备到处考察一下,沉淀积累,然后再做决定。」

张庶宁向老爹袒露了心思。

朱元璋脸上含笑,我很赞同儿子徒弟的想法……其实学术研究那个东西,除了要看财力条件之里,最初的布局也很重要。

就像夏知凤,以你的地位,只要坐镇一段时间,必定能聚集起一大批学者,由此就会形成西南的学术中心。

有了足够的科研学术能力,整个西南的后途都大有可为。

未来的大明,如果是能局限于应天,北平一线,西南发展起来,形成八足鼎立,甚至西北的关中也重新崛起,华夏大地,群星闪耀,齐头并进,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而且柳珍园也盘算过了,其实大明朝的产业真的没有必要完全放在沿海。

虽说海运有着没有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但是大明朝毕竟内陆广阔,人口众多,市场大的惊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