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大教皇 > 83太极

三国大教皇 83太极

作者:星云战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1:56: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典韦、张飞却是不知,其实栾奕哪里是什么入定,只不过是陷入了深深的追忆罢了!

他记得,前世之时自己跟21世纪的老爹学过两年**陈氏太极拳。

说起太极,众所周知,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其中杨式偏重健身保健,有点健身操性质,而陈氏更偏重于技击格斗。由洪均生改良发展而来的**陈氏太极,则比传统陈氏太极还要偏重擒拿、实战。

说起这**陈氏太极,说起陈氏太极在济南的推广,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叫洪均生,河南禹县人,其祖曾于清廷为官,是以自幼随祖、父在京城生活。十七岁时因体弱多病辍学。一次在偶然间听说一位患病的戏剧武生因练习太极拳法获得痊愈,便决定拜师学拳,强身健体。

1930年,他投入陈式太极第十八代传人陈发科门下,每日练拳,身体愈见强壮。期间师徒二人相互扶持。

初入京城时陈发科居无定所,就在洪府寄住,后来满清覆灭,洪氏家族没落,洪先生便常到陈发科家中行走,寻求接济。师徒二人日日相伴,情同父子。

洪均生先后共计习拳十五载。1944年赴济南工作,解放后以在大明湖、黑虎泉、千佛山附近教拳为生。

洪均生有言:诗有品,书亦有品,拳可无品乎?拳品之高低,实以人品为准。是以,他收徒首看德行,讲究“心正则拳正!”那时他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病号、有专业运动员、有工人、有军人、有大学生、还有大学教授。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岁的孩童皆有。授课之时,他会结合弟子的年龄、身体条件、练功的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不同指导,教学内容从基本功,到拳法套路,再到推手循序渐进,教学语言诙谐幽默、发人深省。

据传,洪均生曾给他的徒弟讲过这样一个小笑话,说:“有一次他在回家的路上途径一个漆黑的小巷。行走间,突然被一位‘太极拳高手’一下子打倒在地。

他爬起来后,对这巷子里说到,‘请问高人尊名大姓?你的功夫,只在我师父陈发科之上,不在他之下。’久久不见回音,他开始在被打倒的地方四处摸索。

摸来摸去,摸到了一块水淋淋、滑溜溜的西瓜皮。他立即对西瓜皮做个揖,说道:‘西瓜皮老师,我一定会去好好练习你今天教我的跌法,不辜负你的教诲!’”故事虽一笑而过,留下的道理却让后人回味无穷。

瓜皮湿滑,当人将重力作用在它身上时,它并非直面硬抗,而是借助平行划动卸去力道,致使踩踏之人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同时,踩踏者所用的力量越大,所受的反作用力则越强。

昔有苹果砸中牛顿额头,助其领悟万有引力;今有瓜皮滑倒洪大师,品得借力打力三味,可谓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初,中国武术运动万象更新。洪均生声名日隆,推手绝技更是被世人冠以“太极魔手”的称号。海内外慕名到济南拜师学拳者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的外国人。

在学习过洪均生的拳法之后,来自日本的曾吾忠弘曾这样写道:“观看了洪老师的师范表演,真正看到了我们所倾慕的东西,感到在他身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雅的武术气质,而他就象一位杰出的哲人,蕴藏着人类的奥秘。”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