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大教皇 > 75圣田

三国大教皇 75圣田

作者:星云战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1:56: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济南国诸事尘埃落定,栾奕原本寻思着可以放下心来,好好养伤。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每日仍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他来定夺。比如:信徒攻占济南国17县后,平日里与朱英交好的那部分县官、县吏依灵帝圣旨先后腰斩。如此一来济南很多县镇就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虽然,现在各县事物均由教会神仆主导管理,但毕竟言不正名不顺,栾奕需借老爹济南国长史之名派遣官吏前往任职。

在这方面,栾奕颇下了一番工夫,特地给驻扎在京城的栾福去了书信,让他调集起凤阁洛阳分号的资金,采购了一大批济南国文武职位,分配给了有功信徒。像是吴家堡的吴天,便接替孙孺之职担任了东平陵县令,琴师王伯、缶师张栩分任历城县令、西平陵县令,铁匠李壮则接任历城县尉……几乎济南国17县的主要官职全部掌握在了教会手里。

于此同时,在朱英逃离济南,诛杀杨牟、孙孺等党羽之后,济南国衙署还在他们手中没收来了一大批的田产,最终统计足有6000余亩。

栾奕借职权便利将这批田产低价买入自己手中。至于用途——他可没有仁慈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步,而是将这6000多亩土地全部归到教会名下,栾奕将其称之为圣田。

随后,他将这批土地以低价租赁给济南各县农户耕种,除应交的税赋之外,每年只取田产总量的十三分之一充归教会粮仓,其数额远远小于寻常地主给出的需支付三分之一田产的地租价格。不过,栾奕还有附加条件,既耕种圣田的农人,在教会遇到危难,或对外征战之时,需让家中青壮入教会军参加战斗,且每年农闲之时,每礼拜六需到当地教会组织报道,参与军事训练。

其实说白了,栾奕制定的这套所谓圣田制度压根就是对数年之后曹操制定的军屯制度的抄袭。

在东汉这个时代,遇到战事的时候,往往都是临时下令招募兵勇。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招募来的士卒别说作战经验,甚至可能连兵器都没有碰过,多数都是家里解不开锅,混到军队里来混饷吃粮的。像这样的部队,作战能力可见一斑。

在这一点上,军屯制度,也就是现在栾奕搜用的圣田制度便体现出了他的优越性。在圣田上耕种的百姓闲时为农,战时为军,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不耽误作战能力的养成。同时,在圣田上耕种的百姓,感念教会以极低地租将土地租赁给他们,做起战来必是更加英勇,忠心也可得到保证。可谓一箭三雕。

不过,军屯制度同样有着他的缺陷,每周一次的训练仍显不足。栾奕知道,职业军人制度可弥补这一问题。但是在东汉这个人口稀疏,效率低下的时代,豢养一支上万军马所需支付的饷银倒还好说,但每日消耗的粮食却足以用海量来形容,根本供应不了多久。无奈之下,栾奕只得圣田制度、职业军人制度双管齐下,在圣田耕农之中择取1000身强体壮者加入护教军。这支1000人小队,抽出300人由雄狮骑士典韦亲自率领,配鞍马、弓矢、长矛,组建圣殿骑士营;余下700人,分为300、200、200三队,分别配以刀盾、长矛、弓矢,组建圣堂武士营。

圣堂武士、圣殿骑士二营结合,成为未来圣母教对外征战的中坚力量。

之所以这么急着建军,除了拱卫圣母教在济南国的教权之外,栾奕还有一层深意。那便是为了防备明年即将而来黄巾起义。

收拢权利、建立军队,稳定后方过后,栾奕深知圣母教才是未来在乱世赢得一席之地的关键,为此他以最快速度重修圣母教历山总堂,并将之更名为圣•女娲大教堂。新的圣•女娲规模更甚以往,乃原总堂、工厂、别院合而为一合建而成的。至于工厂则被栾奕迁到历城县北泺口镇附近,那里邻近黄河、济水,便于借此时清澈的黄河开展漕运,将生产处的物事运往北方各州。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