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宋武夫 > 靖康篇 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八十二节 废立

大宋武夫 靖康篇 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八十二节 废立

作者:引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34:2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正在南面城墙上值守邱穆陵仲廉发现了远处的战况,他赶紧派出兵力,向着金兵压迫过去,同时接应往城里来的骑队,金兵开始调转攻击重点,向着城池这边来,宣赞等人乘机撤退了。

靖康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朱皇后和太子已经回到了宫禁之中,张叔夜的身体也好了些。而在呼延庚出去寻找朱皇后的这几天,宋金两军就在西城墙下僵持,宋军夺回了部分城门和城墙,但没有肃清城墙上的金兵。金兵反攻也不剧烈,也许是金兵自恃有宋朝皇帝在手,不太愿意再拼死相搏了。

“庶康,王节帅说,你素来想法出人意表,老朽想听听你的想法。能不能既把官家救回来,又可以不用屈辱的讲和。”枢密院中,张叔夜这么问呼延庚,他的意思,用讲和把赵桓弄回来,但不要称臣纳贡。

他先将刘鞈、王禀、折彦质等人找去商议。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脱离了他们这些人以往的经验。从皇帝、太上皇,到太宰、中书侍郎、好几个部的尚书,都被金兵一网打尽,北墙和西墙外就是金兵的联营。这几天来,金兵都以皇帝要挟汴京投降,赵桓已经从金营送来了三道圣旨要讲和。虽然把皇后和太子找回来了,但圣旨就是圣旨,老是抗旨不尊这可怎么了结。

众人商量了也没个头绪,就把呼延庚找来了。

“金人给出的讲和条件有三,一曰,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帛一千万匹;二曰,割让黄河以北,并把郑县等黄河渡口全交给金人控制;三曰,大宋向金人称臣,年年缴纳二百万银和帛的岁币。”

呼延庚抬眼看了看在场的人,除了比较熟悉的张叔夜、王禀,还有开封知府徐秉哲。他知道徐秉哲在历史上的名声,“金人外公”呀。本来按他所想,赵桓这种皇帝,没了也就没了吧。但徐秉哲在场,他也不敢放胆把自己的想法全说出来,于是说:“末将区区一个武夫,战和大事,不敢妄言。”

“庶康,我等武臣,本不该在战和大事上置喙,但朝中重臣俱已被掳,张相公独立支撑。你若有提议能帮到相公,那是于国有利大好事,不必顾忌。”王禀既然这么说了,呼延庚就不能再推脱了。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徐秉哲除了“金人外公”这个骂名以外,似乎在赵构一朝也没什么能量,那好,便在张叔夜面前放胆一说,最终做决定的是张叔夜,抛弃皇帝的黑锅,张叔夜要背最大一份。

呼延庚故意把话说得说话很随意:“那要看张相公和节帅更看重哪些了?百姓、社稷、还是官家?”

“百姓尚可单论,社稷与官家,又怎能分开讲。你总是背孟夫子的话,意思是要以百姓为重?”

“金贼此次南来,所图无非生口、土地、钱粮、财货四者。”呼延庚向众人解释,金人此次掠夺人口是第一位的,每攻下一座城池,便以抓捕民壮妇女为先,将百姓变做部落的奴隶。而掠民危害最大,不仅是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是金人每增一口,便多一人可兴造作生产,从而愈发强盛,我大宋复起的希望便减弱一份。

人口、劳动力、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呼延庚也只知道几个模糊概念,他也只能尽可能的按照王禀能理解的层面去描述。

“国家要兴盛发展,须得有百姓南耕女织,兴建工程,完粮纳税。若没有百姓,则无社稷、无君王,百姓绝不可弃。”

王禀点点头:“这不消你说,张相公和吾等,绝不至于将百姓交予金贼为奴。”

看来王禀并没有完全听懂呼延庚在说什么,不过只要张叔夜能保证:“绝不将百姓交予金人为奴”就够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