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宋武夫 > 靖康篇 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十四节 议和

大宋武夫 靖康篇 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十四节 议和

作者:引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34:2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如果我是粘罕,”呼延庚想着,“一定会派哨探穿过井陉去与斡离不联络。”想到这里,呼延庚急忙将丘穆陵仲廉招了过来:“精选猛士,出井陉,看住井陉两头的粘罕军和斡离不军,若是金贼的信使进到井陉,就地截杀,不得走脱。”

丘穆陵仲廉接令,自行去调配人马。

呼延庚又派人去催后队的宣赞和郝思文,和押粮官王满仓,大军加速前行,直驱井陉。

“推车走,推车走。谁也不许躲懒儿。”王满仓大叫,手中的马鞭挥得噗噗作响。他手下的押粮队,才三百多正兵,却看着两千余辅兵,全军四千辅兵的一大半都在这里了。为了尽量延后金兵发现的时间,呼延庚选择了山路,现在郝思文所部已经变成了前军,逃难的经历,让他对井陉附近的道路留有深刻的记忆,当时尚未觉得,这次重新走过,每到一处,郝思文便能记起当时是如何走的,山路通向何方。郝思文似乎有与生俱来的警觉,总能带着前锋避开金兵的大队,难怪他外号“井木犴”。

呼延庚紧赶慢赶,终于于九月十一日在井陉北麓扎下大营,呼延庚所部正兵四厢,辅兵四千余,就在井陉埋伏下来。

丘穆陵仲廉对井陉两侧的截杀也颇有成效,粘罕还没有发现呼延庚,但肯定已经发觉了一支宋军就在自己左近,他已经停下了对平定军的围攻,派出些巡骑却已经变成了百人队,甚至完整的谋克。

九月十三日,大宋使臣李若水一行正在井陉之中,突然转出一队士兵来。为首的一个人穿着效用的军服,向李若水行礼道:“李侍郎,末将是胜捷军王节帅麾下丘穆陵仲廉,奉王节帅与呼延都虞侯令,护送侍郎前往金国大营。”

李若水一惊,副使王履问道:“可有王节帅手书?”丘穆陵仲廉送上送上呼延庚写的一封信,上有王禀的印信。

“尔等要扮作护卫,刺探金营虚实?”李若水沉吟着,“若是惹恼了金人,那还如何议和?”

“朝廷是真的想多加岁币求和了?只怕金贼不肯答应。”

“大胆,国家大事,怎容的你一个小小武夫置喙。”王履呵斥道。

李若水却道:“既有王节帅的手书,自当带你们去,只是把细得,扮作效用,不要漏了马脚。叫金人窥破。”

丘穆陵仲廉道:“只要我一个人去,我仔细着呢,绝不会露出破绽。”他早就换好了效用的衣服,可以马上和李若水一同出发。

“你就跟在队里,和别人一般,万万不要乱生事端,更不许和金人置气斗狠。”

“末将都听使副的吩咐便是。”

李若水一行继续出发,沿路上再也没碰到别的宋兵,第二日,出了井陉不久,丘穆陵仲廉说道:“金贼的拦子马每日都会经过此处,侍郎在此静待便可。”

果不其然,快到中午的时候,李若水就被一队拦子马接住,十五日,李若水被迎到了榆次,完颜粘罕的大营就设在这里。

李若水,王履,丘穆陵仲廉和所有随从都被安排在一户民居之中,房子的台阶下还有血迹。

十五日下午,金国太师萧庆,金国尚书刘思前来拜访李若水。

李若水和王履见客,二对二的坐下,丘穆陵仲廉扮作侍卫站在一侧。

互致问候之后,萧庆问道:“贵使此来,可携有国书?”

“自是携有国书。”

“国书中所谓何事?”

李若水表明的求和的意图:“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再三启白,国相元帅,前次奸臣误国煞有施行。今日分差两番使人前来以道志诚悔悟之意。愿国相元帅以生灵为念,盟好为心,早与通和。则天下幸甚。”

萧庆听了这话,不由得面露惋惜之色,叹了一口气,刘思却面露讥讽之色:“贵使要通和,可是带了三镇的地图户籍,便行交割?”原来金兵第一次围汴梁的时候,靖康皇帝许诺割让太原、真定、河间三镇求和,后来三镇未割,金兵便以收取三镇为借口第二次南下。

“三镇民户,均是宋人,若是割让给上国,便是骨肉分离,生灵涂炭,有损大金皇帝仁者之心,吾朝另有一法,名义上不交三镇,大金却尽得三镇之利。”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