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秣马南宋 >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劫粮(三)

秣马南宋 正文 第四十八章 劫粮(三)

作者:湖樵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33:2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第四十八章 劫粮(三)

赵刚这小建议起了大作用,果然任何地方都会有叛徒,都不是铁板一块,这可真应了那句千古名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不到两天便收买了谷城、南漳、新野三处的几个元兵当内应。条件是送一次情报换纹银十两,包括出发时间、运输路线和兵力配置。

赵刚本来想再收买几个汉奸当内应却被李超否决。他只认为得多花钱收买亲宋派的元人。因为汉奸既然能叛变大宋也就很可能给他们下套去给元人请功,为自己谋利。

虽然自己的建议被李超给否决但是他同意李超的看法:还得多花钱收买亲宋派,这样一来得到的情报更有价值也让战斗更容易胜利。

李超派出几个特工后,他将具体内容报经石斌批准。石斌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指示这些特工直接对李超负责,只需送一份名单至长沙备案即可。

“便宜行事”多半指军事行动,像情报特工这类的秘密行动一般的军事指挥员是没有资格过问的。

但石斌却让他全权掌握,实在是让既高兴又忧虑,高兴的是石斌居然如此信任他,忧虑的则是害怕自己辜负了石斌对他的信任,毕竟情报工作不比战场厮杀,要困难得多。

但有了这么大的行动自由自然让他干劲十足,也更佩服石斌的胆识和魄力。

为了回报石斌对他绝对信任,李超立刻在襄阳附近一把撒下了二十余名情报人员,专门负责打探元人运粮路线和军事部署。并且让一些有绘图能力的士兵将地形图也画出了个大概。

第一个地点是谷城,那里果然有许多元兵巡逻,几乎没有任何下手的机会。

第二个地点则是南漳,那守粮官非常尽职,将那方圆五里防了个密不透风。

第三个地点则是新野,运粮一般为一营元兵和两营伪军,但是自从石斌烧粮后一旦运粮数量超过一千两百石则会派出两营元兵和两营伪军护粮。

根据那的元兵所说,知道那守粮官功利心较重,喜欢争功。所以运输的粮草量都不少,几乎就没有低于一千两百石的。

但护粮官则是个谨慎多疑的人,稍有不对便会停止前进。虽然如此经常受到嘲笑,但他的粮却是最难劫的。

不过,正因为如此他的粮食才最好,一旦劫粮成功,获利也会最大。这作战不比做生意,不会搞什么细水长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抓住机会就必须下手。

如今有了时间、路线、粮草数量、护粮官性情以及有心算无心的先机,若是还不出手只会招人耻笑。

想到潭州还有几个兄弟羡慕的看着他们,盼望也来劫粮,李超二人便立刻在地图上查看起路线来。新野至襄阳有两条官道,一条通向襄阳城南,一条通向襄阳城北。

出了谷城至胡家湾虽然也有水路,但是河流太浅而且水陆交错并不适合大规模运粮,所以只能走陆路。过了胡家湾则既可走水路又可走陆路,也就是说有一共三条路可直襄阳,会大大增加劫粮的难度。

如此一来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程湾至新野之间这段陆路,且其中有不少山谷,非常适合伏击,但不适合骑兵追击,于是李超便将预定计划稍做了修改。

最后,李超决定在离程湾最近的一个山谷内埋伏,将自己这四营人马分为三部分,一营装备有火器的陆军阻断护粮队回新野县城的路;一营镖师和一营匪徒则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山上,一营水军则阻断护粮队前进至程湾的路,最后一营镇守水上中转站的水军则在夺取程湾后向立刻山谷方向压来,协助陆军阻止元兵护粮队出逃。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