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新书 > 第698章 魏皇来了,青天就有了

新书 第698章 魏皇来了,青天就有了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9:5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第五伦来到蜀郡第一件事,不是入成都,而是直奔郫县祭祀先师,没有冗长复杂的仪式,一切从简。

皇帝已经在山上待了足足半个时辰,作为“五德卫”骑都尉的窦固,等得几欲打哈欠,他手肘顶了下一旁发呆的副都尉阴兴:“君陵,汝说说看,陛下在扬子墓前,会说何事?”

阴兴想了想,压低声音回道:“我猜是以天子身份,告慰先师。”

阴兴家族大落大起,童年被掳入宫,差点被阉了当宦官,跟着姐姐过过苦日子的他,对地位变化格外敏感。

他说道:“项羽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十八年前,扬子被新莽君臣逼死,十八年后,陛下已诛莽灭成,做了皇帝,不再是过去的布衣,自然应重新祭祀, 修整墓冢,以配得上帝师身份。”

窦固则不然, 他颇受伯父窦融影响, 少年老成, 容易多想,遂道:“我听伯父说过, 扬子虽潦倒一身,却不在乎身份地位,陛下自然知晓, 我猜,陛下更想告诉先师,扬子已配享孔庙,被公认为儒家大贤了!”

早在多年前,第五伦就亲至曲阜, 召集北方群儒开会, 敲定了儒门道统传承次序:以孔子的爱徒颜渊、曾子;战国时大家孟子、荀子, 以及扬雄五人配享祭祀。

作为扬雄的学生,第五伦受扬学而承志, 诛灭新莽, 因继道统,将再度开创盛世!顺理成章!

两个年轻人在这瞎猜, 却无人知道第五伦独自在老师墓前, 都说了什么话, 从事后看,似乎窦固的猜测更接近事实些。

第五伦离开时, 给扬雄烧去了两本书,其一名为《子云翁辞赋全集》。

里面收录了扬雄年少时的《绵竹赋》、《成都城四隅铭》、《蜀都赋》,以及到长安后所作的《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以及《酒箴》《逐贫赋》等,上好藤纸所印, 封面上是巴山蜀水的画作为封皮。

而另一本, 则名曰《扬子集》,诸如《太玄》《法言》《训纂》《十三州箴》等扬雄晦涩难懂的著作,尽在其中。

这两种书,皆以雕版印刷上千册, 虽然第五伦不将其强行列入科举考试范围,却分别作为郡县“小学”,四京四所“大学”的藏书,成了各地入学士子最容易看到的“课外读物”。。

扬雄的辞赋本就极好,正适合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年轻人,而太学生多半二三十岁,更喜欢思变,应该有人能稍稍读懂《太玄》等篇了。

加上每所学校都要挂孔子及五哲画像,画像下摘选其“名人名言”,诸如孟子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荀子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轮到扬雄,则是“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这都是普世的学问,哪怕不要求学生们路过必须作揖拱手,几年看下来,耳濡目染,就算依然不能理解扬雄,至少也能记住他的名,他的话。

第五伦知道,老师晚年的梦想,就是通过著述来“成圣”,圣虽难至,但“贤”确已跻身。

离开郫县时,第五伦看向那片山岗,还有山下准备开工的“子云亭”,轻声道:

“夫子可以瞑目了。”

“子云之名,扬子之学,已播于天下!”

……

整场祭师,能站在第五伦身边十步的人,唯有其师兄侯芭。

侯芭十八年前留下给扬雄守墓三载,天下大乱后,他被公孙述除为大夫,曾两度往来成都与长安,替白帝鼓捣“魏蜀同盟”。但在两国关系破裂后,遂住在了长安,第五伦让侯芭在太常任职,重编扬子集等事,多有侯芭之劳。

魏国灭成后,侯芭念着公孙述当初不犯先师之墓,又对自己有提携之恩,还唏嘘了很久。第五伦因其在成家朝廷做过官,熟悉当地士情,遂任命为“益州祭酒”,仍隶属于太常,主管这一州的文教事业。

在其位谋其政,侯芭今年初到任后,就列了一个常常的“蜀中才俊人士”名录,当夜才回到郫县,侯芭就将这份心血之作向第五伦献上……

第五伦正在吃饭,膳食很简单,他吃腻了大鱼大肉,就用蜀中稻米饭配着郫县的腌豆瓣佐餐,只恨这年头没有辣椒,少了些滋味。

还有一堆事一堆人排着队等第五伦处理,随着地盘扩大,需要处理的政务也越来越多,他只能给侯芭这点时间,遂以箸指纸道:

“君辅且一一说说,这名录上诸人都有何事迹。”

侯芭应诺,说道:“自公孙述称蜀王,僭白帝以来,也曾寻访蜀中才俊豪杰,然多有不应者,甚至有强辟不就,被迫自杀之人!”

比如广汉郡梓潼县,有位前汉知名的郎官李业,王莽执政,他看出不对,遂辞官回家,郡守两次征辟,李业以病相辞,王莽听说后也相召,然李业宁死不从辞,隐居故里。

到了公孙述称帝后,仰慕李业大名,遣人再召,对方屡屡不就,于是公孙述大怒,说若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结果李业也够刚烈,直接抢过使者用来威胁的毒药一饮而尽!

他这一死,公孙述的名声在名士圈顿时稀烂,士人惊呼:“公孙述连王莽都不如”!反而激起血性,辞官自尽的事又出了好几回。

侯芭道:“另有数人,则是侥幸活命,但仍不奉公孙。”

诸如巴郡阆中大名士谯玄,汉成帝时做过侍郎,是桓谭的同事,和扬雄也有往来。新莽时谯玄回乡隐居,被公孙述逼迫做官,老头子差点喝了毒药,谯氏捐出一千万钱苦苦贿赂,才让使者作罢。

好家伙,大汉最黑暗的年代,好歹只是花钱买官,你这公孙成家,是花钱辞官呢!这要是五辞五让的第五伦,岂不是要辞穷了?

而更夸张的是犍为郡人任永、冯信,他俩好像约好了一样,都假托患青光眼,也就是白内障,辞谢征召。

“年纪不大,岂会有青光眼?公孙述不信,派人监视,若二人有异样,便要严惩。任、冯为了瞒过公孙,其妻、婢在面前与仆从私通,竟假装没看到,任永之子坠井,他也视而不见,只闻声后茫然乱摸,大声呼喊,孩童虽救了上来,但已溺水太久痴傻。”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