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五百四十一章 赵郢:以始皇帝初年为公元元年!

第(1/3)页

说起来,也是巧合。

张耳,陈余和赵王歇三人,改头换面,一路潜逃至蜀郡后,展转托庇在了蜀郡龚氏的名下,才算暂时安定下来。

其实,若是他们一直安分守己,也未必能被人发现,可偏偏陈余和张耳两个人,都是个不甘寂寞的。

蛰伏不久,就把目光盯上了卓氏在蜀郡的冶铁作坊。

想要帮助龚氏拿下卓氏在蜀郡的份额,当然,主要目的,还是想要趁机窃取卓氏精铁的冶炼技术。按照陈余对赵王歇的说法。

“大王必欲复祖上基业,卓氏冶炼精铁之术,不可不取,此恢复宗庙,争夺天下之神器,不可不慎重考虑。”

其实,赵王歇考虑个屁,他根本就没有多少自主权。

只是已经掉进了坑里,只能跟着陈余和张耳两个人,一条路走到黑。

这也算是与赵高不谋而合了。

如今的卓氏冶铁,在赵高和周胤的主持之下,已经成为蜀郡如今规模最大的冶铁作坊之一,唯一没能啃下的,就是龚氏冶铁。

龚氏冶铁,在蜀郡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卓氏之在河东,根深蒂固。

龚氏能在蜀地屹立上百年而不倒,反而成为蜀郡冶铁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存在,自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故而,哪怕是赵高对于蜀郡这个原本冶铁行业的地头蛇,早已经垂涎已久,也不好像对付其他冶铁作坊一般,随便用点什么手段,就把人家的产业给吞并过来。

他是要急着立功,在当今陛下那里表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但并不是想给当今陛下递把柄。

故而,在使用了些手段,没什么明显的效果之后,就这么耽误了下来。

结果,正好就和陈余撞上了。

赵高没想到,能在蜀郡这么偏远的地方遇到陈余,陈余更没有想到,当初的中车府令,竟然沦落到这种小地方主持一个冶铁作坊……

只能说,陈余、张耳和赵王歇的落网,只能说是因差阳错。

在连续矿产的争夺中,连续失利两次之后,赵高便很敏锐地发现了异常,于是,顺藤摸瓜,发现了三人的存在。

只能说,赵高气数未尽,很是幸运。

窝藏反贼!

这是大罪,赵高岂会轻轻放过?

龚氏自保不暇,哪敢再与卓氏作坊相争?跑到赵高的面前,哭着求着地把名下的冶铁产业全部都以近乎白送的价格卖了出去。

龚氏家族,丢掉了家族最主要的冶铁业,族长自杀谢罪,族中长者,自缚双手,入咸阳,祈求朝廷的谅解。

经此一事,龚氏彻底一蹶不振。

而卓氏名下的冶铁,也趁机彻底掌控了蜀郡的冶铁行业,占据了近乎九成以上的丰富矿产和冶铁作坊。

蜀郡近乎九成以上的铁器,都出自卓氏之手。

但这已经不在赵高的考虑范围之内,赵郢更不会在意这些。他简单地翻了翻赵高送来的奏疏,便神色轻松地扔到了一边,不置一词。

“舍车保帅,这个龚氏,倒是个聪明的……”

一旁端着茶盏,正坐在摇椅上神色悠闲的始皇帝,颇为随意地道。

赵郢点了点头,很是随意地道。

“窝藏谋逆,罪在不赦,但念在龚氏这些年来,奉公守法,对朝廷多有支持,其族长又自杀谢罪,有悔过自新的份上,倒是可以网开一面……”

龚氏在蜀郡经营上百年,几代人繁衍下来,其家族在蜀郡已经极为庞大,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即使是在朝中也有相当的人脉。

没必要为了一个已经失去根基的家族,丢了朝廷的气度。

始皇帝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很是随意地问了一句。

“赵高此番立了大功,你准备如何处理他……”

赵郢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始皇帝,见始皇帝神色如常,这才所谓是地摆了摆手。

“此人精通律法,剑术也颇有造诣,放在蜀地,委实浪费了些,既然如此,就让他回来,去阿房学宫那边,担任个法学堂的执事吧……”

说到这里,赵郢走到始皇帝的位置坐下,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

“教书育人,责任重大,也好为我大秦多培养一些有用之才……”

阿房学宫的执事先生,自然是极清贵的。当今阿房学宫的山长,可是当今的太上让皇帝呢,让他去太上让皇帝手下当法学堂的执事,类比一下,就等于在赵郢这边当个九卿……

但这个职位,却没有了什么实权。

始皇帝眉梢微动,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这个孙子,无论是胸襟,还是格局,都远超常人,对待人才,也向来宽容大度,从来不问来处,也不计较旧恶。

赏拔起来手下臣子,也从不吝啬。

而赵高在中车府令位置上的时候,对他这位皇长孙,也毕恭毕敬,从无忤逆失礼的地方,他不明白,却不知道他为何单单在赵高这里,如此的抵触,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刻薄。

当然,他随口一提,已经是念在赵高昔日做事还算尽心尽力的份上了,自然不可能会因为这么个小人物,去麻烦自家孙子。

他相信,自家这个孙子,肯定会有自己的考量。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时间,转眼间,便进入大秦始皇帝二十七年的九月底。

不得不说,大秦初建,做事依然保持着战时的状态,效率高得吓人。在当今陛下高度关注,并不遗余力不惜成本的支持下,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烟阁的修建,从筹划,到兴建,也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拔地而起,顺利竣工,成为咸阳城中,仅次于皇宫的景观。

尤其是烈士碑,从基座,到石碑,加起来,高达三十多米,屹立于咸阳正中,庄严肃穆,与身后的英烈祠,相映生辉。

碑的正面,有始皇帝苍劲有力的亲笔题词。

“大秦英烈永垂不朽!”

后面则是大秦二世皇帝赵郢亲笔撰写的碑文。

“数百年来,为大秦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英烈永垂不朽;数百年来,保境安民,为了抵御外辱而英勇牺牲的虎贲永垂不朽;数百年来,忠君爱国,为了自己君主和国家献出生命的勇士们,永垂不朽。”

碑的底座,配着精美的浮雕,正面记录着大秦开疆拓土,统一天下的步伐,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他三面,则是其余各国,各自最值得称颂的著名战事。

只是看着,就让人心中感慨万千。

春秋战国数百年,各国风云变幻,浓缩在这方寸之间,只剩下一块巍峨耸峙的冷硬石碑,供人瞻仰。

凌烟阁,古拙大气。

数米高的基座,加上三层的楼阁,显得格外的大气磅礴。

随着凌烟阁的建成,谁能进入凌烟阁的话题,也空前热烈起来。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有人议论,气氛之热烈,堪称一时之最。

在这种氛围下,就连贤妃尉未央和德妃温月儿几乎不分先后的有了身孕这种事,在外界都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不过其他人没多少反应,但在宫里却引来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羡慕。

良娣须卜朵儿以及赵郢从河西带回来的其他七位夫人,心中怎么幽怨且不提,反正是他们的家人听说之后,纷纷入宫请见。

包括昔日的右贤王须卜兰拓,都特意让自己媳妇进了一趟皇宫,拉着须卜朵儿叮嘱了半天。

至于月氏王,也就是现在的归诚侯温奎,兴奋的在家里直接大醉一场。

偷偷地抹了一把辛酸的老泪。

月氏一脉,终于要熬出头来了啊——

母以子贵,有了这孩子,他心里终于算是安定了几分,再也不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要拉下面皮,装疯卖傻,去跟冒顿以及东胡王那两个死不要脸的狗贼,在始皇帝面前,争当什么咸阳舞王……

尉家得到喜讯之后,也大喜过望。

尉氏夫妇,得到喜讯的当天,就联袂入宫,去探望了自家女儿。

太后芈姬也很高兴,也特意轻车简从,从阿房学宫回来,看望自己有了身孕的两个儿媳妇,以及另外三个小孙孙。

哪怕是她身为太后,如今想要见自家孙子也不容易,这让她特别怀念以前和赵郢住在一起的日子。但今时不同往日,虽然自己很留恋,但自家大儿子如今乃是一国之君,自己这个皇太后就算是再喜欢儿子和孙子,也不好再住在儿子的皇宫……

故而,算是久别重逢,芈姬抱着三个孩子,都舍不得撒手。

看着一脸喜色,抱着孩子,忙前忙后的芈姬,赵郢心中也很是开心,他乐呵呵地看着正好奇地凑到盼儿跟前,歪着脑袋不断打量的小妹,笑着叮嘱。

“小妹,你看看可以,可千万别动你这个小侄女啊,她可禁不得你一根手指头……”

赵希扭过头,很是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小大人似的道。

“哼,还用你说,我知道的,放心吧,我会好好跟小侄女玩的……”

那呆萌的情态,看得赵郢不由哑然失笑。

“你若是喜欢跟她玩,就留在宫里多住几天好了……”

赵希一听,不由眼前一亮,拍手笑道。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