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大明左道 > 第十八章 古今世情一般同

大明左道 第十八章 古今世情一般同

作者:胡半彻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30 01:32:08 来源:笔趣岛

rì头东边升,西边落,一天接一天过,每天都是十二时辰。rì月如梭,不论是现代还是大明时代,古今一般同。不知不觉间,李三思在萧山县里做冯县令的幕宾已经半月有余。

他的这个在大明的第一份工作做得到也惬意,并无不适之感。

所谓“幕宾”其实和“师爷”差不多是一回事。但“师爷”这个称谓起源于明未,盛行于清代。至于“绍兴师爷”流布于各级官场,把持基层蔗政,就又要晚上一些。在李三思所在的明代嘉靖年间,还不太盛行“师爷”这个称呼。

幕宾的做法也挺有讲究,蛇有蛇道,鼠有鼠道。有名头没有办事才干的人做逍遥派,没名头有才干的做实干派。

大诗人李白做永王的幕宾时,就是彻底的逍遥派,每天也不参与军政事务,只管喝酒赋诗便是。他就算想抓点实权干点实事,永王多半也是不许。后来永王谋逆镇压,李白到底是被连累了一把,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心情大好,这才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

李三思觉得,做彻底的逍遥派其实并不太好。

清代名臣左宗棠做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宾时,就是真正的实干派。巡抚府的大小事务他说了就算,骆秉章决不更改。左的脾气极大。某次,他见永州镇总兵樊燮时,要求对方向自己下跪行礼。樊燮是二品总兵,哪里肯向一个没品级的幕宾下跪?于是被左大骂一句:“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咽不下这口气,一路告状告到咸丰帝那里。官司打了两三个来回,到底是左宗棠被迫撤出幕府,自此弃笔从戎,樊燮被革职。樊燮回到老家后,受伤害的自尊心一直创痛未愈,于是他把左的那句“王八蛋,滚出去”刻成牌位供在案上,让两个儿子每天都要参拜一遍念一遍,不考上进士不撤牌位,后来两个儿子也真都中了进士。

李三思既不想学李白那样潇酒,也不愿像左宗棠那样嚣李。他是只喝酒,不赋诗,实事也干,但不多,只挑自己感兴趣的、要紧的事插上一把手。县衙里的钱谷赋税、帐册文书等烦琐事务,他一来并不喜欢,二来也不擅长,且另有钱谷师爷佐理其事,也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李三思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对这些方面的事情会挑着看一看,了解个大概而已,并不轻易发言。他很清楚,冯县令延聘自己,是让自己决疑断难佐理刑狱,而不是越俎代庖四处插手。自己年纪既轻,资历又浅,更是初来乍到,自然是低调些的好。

公务之余,李三思也着意了解这萧山县的民情民俗。他特意向县衙中的熟知地方情况的老吏询问本地有哪些头面人物,得知

县中的两大头面人物郑伯爵和黄士定各有来历。

郑伯爵就是世袭蒙yīn伯府的老爷。太祖开国定制,给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三等,公、候、伯。国朝大封爵位的情况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太祖开国大赏功臣;第二次是燕王靖难成功;最近的一次就是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封赏有功之人。后两次颇有滥封爵位的嫌疑。

郑家祖上当年在京城不过是充任一名低级军官,夺门之变后居然也因“从龙有功”一举而被封为伯爵,准予世袭,赐免死铁券。到了郑伯爵这一代,郑家不任实职已久,在朝中也说不上什么话,但毕竟爵高位尊,在地方上也算是好大一颗葱了。

这样一棵大葱扎根儿在这萧山县里,少不得要与县里的百姓抢一抢雨露阳光和水士。普通百姓自然是抢他不过,那也就只好典田卖身,给郑伯爵府做佃户。郑伯爵府也就只是侵夺民田与民争利,放贷渔利压榨小民,趁着灾荒囤积居奇而已。这实在算不得多大的事。整个大明的亲贵勋臣乃至缙绅地主,都是在这么干。为首的干得最起劲儿的,便是老朱家繁衍至今已达数之万众的各地藩王宗室。

对于蒙yīn伯郑伯爵这样的世袭勋贵来说,差不多只有两件事才算是大事:第一是谋逆和僭制,第二是得罪了更厉害的勋贵权臣。郑伯爵夫人的叔叔在朝为官,伯爵也善于结交,除了闷头发财也没别的野心。因着这个缘故,从朝廷到地方上也就并没有什么人着意与郑府为难。至于民怨,那又是什么?大人一怒,流血千里;匹夫一怒,掷冠顿足。草民们生了气,也就只能摔摔帽子跳跳脚,再洗洗睡。

至于黄士定干的坏事,那就是郑府的升级加强版了。此人本是外乡人,十年前来到这萧山县,突然冒了起来,成为一方豪霸。郑府干的事他也做;郑府不干的事,他同样是敢干。郑伯爵府只是渔利刮财,并不要人xìng命,黄士定则是欺男霸女,为非作歹,又惯会勾结官府中人,所作所为大多为官府包庇,苦主上告也无人理问。

世无纯白,也非全黑,官府中也有正直之人。到有也过一两任想要治他的知县,也曾寻着他的罪状将他收押治罪,无一不是打狼不成反被咬,莫名其妙地就被上面调了职甚至罢了官。黄士定在县牢中进出了几回,却终究是毫发未伤。久而久之,这萧山县中的百姓都传扬说黄士定后台深厚,朝中有得力之人。但是到底是朝中何人为他撑腰打伞,却也没人说得上来。

摸清这些情况之后,李三思觉得,这大明也不过是一个鸡蛋遍地和石头当道的世界。而他自己则是鸭蛋一枚,不光是和鸡蛋同样脆弱渺小,更且有些另类。大的不说,单是在生活小事上,就有许多的不适应。譬如,这见了人该拱手作揖,而不是习惯xìng地伸出手去握手,就闹过好几次笑话。若不是别人见他穿得体体面面,险些儿都以为这是要伸手讨钱要饭。

鉴于自己对这大明的种种规矩和门道儿半通不通,他只好强迫自己变身成为一个话痨儿,不管见着谁就逮上闲扯一阵,从衣服到饮食到民俗地理,人情世故,样样都问。渐渐也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除此多向人打听和多看邸报了解当今情势外,李三思平rì也着意留心他人举手投足的做派与姿态,并用心揣摩学习。这一招儿到也十分有效,不过半月时间,他便发觉自己已经是十分像这大明的人物了。

一rì的黄昏时分,他换上一身宽松的蓝绸长衫,头带逍遥巾,一副富家公子打扮,打着背手踱步出了县衙,到这街市上闲逛。眼下正是七月流火的时节,大明的夏天也是夏天,而且还没空调。炎炎rì头虽然己经挟着尾巴滚下山了,但余威尚在,地面上的热气腾腾直上,蒸得裹在长袍里的李三思觉得全身的痱子都在sāo动。闲逛一阵,他已是汗流浃背,口渴难耐,便就在路边一个茶摊上坐下。

这茶摊十分简陋,只是一个帐篷支在路边,摆上两三李粗陋方桌而已。李三思跟卖茶老伯打了声招呼,要了一碗茶。一大凉碗茶入口,暑气顿消,胸肺清爽。

李三思瞥见茶摊旁边有好几个衣衫褴褛貌似乞丐的人,一个个面sè枯黄,神情萎顿地蜷缩在墙角里的yīn影里。他问卖茶老汉:“老伯,这些人从哪儿来?前几天怎么都没见着?这几rì好像城中讨钱的人越来越多。我之前每次出来闲逛,带上二三十文钱便能应付,今天带了四十文,也都早早就散得差不多啦。”

卖茶老伯瞥了他一眼,问道:“客官,你该是刚到这萧山县不久,不是这本地人罢?”

李三思点了点头,道:“老伯好眼光,瞧得是一点儿不错。我不单不是本地人,我是错还魂,生错年月,连这本世的人都不是,来自四五百年后。”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