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末世之真有末世? > 389 番外四

末世之真有末世? 389 番外四

作者:水墨清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9:30 来源:笔趣岛

王修晋的行动非常快, 不想电厂变火厂, 自然要把条条框框的规矩定得多多的,这若是走了水, 损失钱是小事, 人才的流失, 还有那些盯着他的不放的,时不时想要从他身上咬一口的大臣,他怎么能让别人占去便宜。到一条接着一条的规矩,被钉到板上, 不识字?看不懂文字?没关系, 有专门的先生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保证让每一位读懂,认清。

电厂的事,给王修晋敲了一个警钟,每一家工坊,王修晋都把规矩一修再修,以保证绝对做到安全生产。

说起来, 天下文人对王修晋咬牙切齿不单单是因为他钱多,还有一点就是, 他让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起初他们因王修晋各种对文人利好的行为, 夸赞了数次,只是当看到越来越多识字的人出现,也让他们心里对王修晋有了不满,以前读书的人少, 让他们生出唯有读书才能成为人上人的感觉,而现在,读书识字的人遍地都是,便是讨饭的,都识些字,哪里还会有什么人上人的自我良好的感。读书人的身份,变得普通,变得没那么显眼,变得越来越不受皇上重视,便是百姓对他们也不如以前那么敬畏,这怎能不让文臣对王修晋心存不满。

随着读书人地位的下降,一些传统手艺人的地位有了一些提升,像是军中□□工坊里就有两位被皇上亲封为大师,还有王修晋船坊里,一位师傅虽没被封为大师,但也被封为巧匠,赏了百两银子外,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这样的封赏让每一位工匠特别的振奋。

对匠人越发被重视,王修晋是乐见其成的,虽说手艺人和科研人员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培养培养,说不定就能激发更多人,让大家更有动力,更有奔头,就能发明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王修晋对古人的制造能力是非常钦佩的,看看古人修建的长城,能屹立几千年,经历了诸多战火的洗礼,没怎么样,到后来反倒是被大批大批的游客将台阶磨平。

除去长城,还有很多老祖宗修建的建筑,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桥 ,后世投资巨额修建出的大桥,没几年就出事了,而古人修的桥,却没任何的问题。比技术,后世远比古人先进,比设计理念,比修建材料,古人哪个都比不过后世,可……当真是应了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然,出事的建筑总归是少数,可媒体总喜欢去放大这样事故,也就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如古人”的错觉。

推崇匠人的事,起初并不顺利,在一些自识清高的人看来,为匠人者,都是些下等人,怎能抬举。这话也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觉得特别的不舒服。皇帝的祖上在没起义之前,就是位木匠。老祖宗也不觉得出身有多低,而皇帝不忌讳提老祖宗的出身,此次抬匠人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想要压压文人,也是皇帝梦到了老祖宗。梦里说了什么,皇帝不记得了,只记得老祖宗的样貌,倒不是皇帝和老祖宗相处过,有多亲,而是那位老者和他的父亲着实太像了。

放在后世,心理学家就会解释,这是大脑思维什么什么的……,但在古代,就会被认为,老祖宗托梦给他,肯定有事。想想皇陵有人守,皇陵的规格也相当不错,应该不是阴宅不舒服,那么能让祖宗托梦的事会是啥?思来想去的,皇帝也没个思绪,偏巧了白日里有文官跑到皇帝面前念军工坊的投入太大,里面的工匠月例快要和为官者相同。

皇帝一听,心中一亮,然后那位跑到皇帝面前想要打压军工坊的文官被贬到偏远的县城做县令去了,若不是皇帝念着对方点醒了他,指不定是何样的下场。

朝廷里的文官也看出现在皇帝的喜好,一些人因此而沉稳下来,一些人则心生不甘的意图改朝换代,可……手里在有财有权的人未必能养起兵,改朝成功,一帮子只会动嘴皮子,还看低武夫的文人……连势头都没搞起,就被掐灭了火,而这些人的下场……不用动脑便也能猜到。

王修晋对朝廷发生的事,便是想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只能是想想。亲爹是皇帝的谋臣,大哥在户部虽没什么实权,但其背后的靠山是皇帝,未来只要不犯低级错误,前途便是不可限量。夫家,李老将军依旧健朗,李大老爷手里没有兵权,却是驻兵的军队的大将,李菻善如今负责专门陪送军队士兵的学堂。李家二老爷驻守边关,李三老爷负责军中后勤,李家比王家更让人眼光,但却没有一位提议要查李家,原因很是简单,唯一获封的皇商便在李家。

有人细数王修晋的产业,除去杂货之外,但凡和人生活有关的东西,似乎都有一份,尤其是电厂,便是户部的几位官员提起时,眼睛都发红。想当初,王皇商是问过他们,但,他没说建好后,会日进斗金啊!他们怎么就傻了,会觉得王皇商会做散财童子,他分明是搂钱的好手。

相比后悔得肠子都有可能是青的,拿出所有钱的几位小皇子,全都赚到了,他们对赚了多少钱不在意,在意的是能够和王修晋拉近关系。起初王修晋还担心和这么多皇子掺和到一起,会不会引起皇帝的猜疑,后来被父亲点了点后,也就不在意这些了。

随着电线铺设完成,每家每户都会在夜间点上可照明的灯,电灯泡制材不算好,却也比油灯的亮度大。通了电,京城渐渐便成了不夜城。街边的商贩,铺子,还有一些从事特殊行业的院落,让京城的晚间如同白昼一样的热闹。到了年底户部算着京城一年的赋税,比往年翻了几翻。

年底,王修晋带着人清算了一年的收成,电厂还处于赔钱中,其他的商铺因夜间营业时间的拉长,收益明显增加了不少。把一年账目算好,该分层的把银子划好,列出单子,着人把钱送出去。

“小爹爹!该动身了。”李家小小姐提着裙摆迈步进了书房。

“马上好。”王修晋落下最后一个字,把笔放到洗笔上,吹干纸上墨迹后将纸放进信封之中,放到匣子里。匣子里这样的信封每年都会添上一封,若要拆开看,里面记载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几家铺子的盈利,还有分红,就这么简单。

把匣子放到柜子里,转身将女儿抱起,“走喽。”一边说着,一边还轻轻的掂一掂,惹得女儿咯咯直笑。

今年,也不知老爷子是怎么想的,皇帝免了年宴后,李老爷子便提起要回李村过年。若不是御医说老爷子身体没问题,王修晋怕是要往不好的方向猜测了。

回李村过年,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大车小车的往李村运,之前在李村盖的房子,也是一修再修,出行用车,也是新做出来的,车身是用四个厚铁隔断夹着皮棉制成,还添了可烧碳铁管,一路上绝对保证取暖,不会冻着人。

坐上马车,李老爷子便感慨如今的生活好,想他以前,冬日里打仗,能有个夹袄便是不错不错的。对老人忆若思甜的故事,小孩子听得认真,而王修晋则是思绪飞散,不是他不想认真,而是缺少一些代入感,有些事没有切身经历过,就只是故事。

到达李村,李村的村长似乎早就守候在村口,神情十分激动,老爷子却没有下车,也没有应着村长的话,只让管家下车和村长寒暄几句。

王修晋以为在村里过年,会比城里热闹,事实却并不是如此,李家的大门院让在村里过活的人家望而却步,便是擅长交际的妇人,也没有一个敢在门口多停留一步,更别提是上门打扰了。从他们到了村里,只有村长来过一次,还是询问祭祖时,老将军会不会参加。

这个年,反而是最清静的一个年。没有人来人往的交际,当真是休息。两个小孩子也不会出去玩耍,兄妹两人在院子里,玩的东西也不少。

王修晋一天早起的晚,晚上睡得早,似乎把这些年来缺少的觉全都补上了,便是这样,还是时不时的犯困,大年三十,王修晋终于起了个大早,伸着懒腰没有形象可言,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起的两个孩子正在打拳,猛的想起,他以前似乎也学过,只是好多年都没练过了,手臂无力,腿更是扎不稳马步了,以前还会早起跑个步什么的,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抛下。

摸了摸肉肉的肚子,算了算年纪,想着昨夜摸到李菻善依旧的腹肌,王修晋开始考虑要不要从明天开始运动,练练身材,做不到穿衣显瘦,脱衣有肌肉,也不能养出孕妇肚。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