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我的妹妹是偶像 > 一四七八章 浮生未歇

我的妹妹是偶像 一四七八章 浮生未歇

作者:赵青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9:1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程晓羽在沉眠中做了一个悠长的梦。

梦中他在永无休止的下坠,身边是数不清的星光在旋转,这些又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光亮,在黑暗和寂静中演绎着波澜壮阔的风景,孕育着新的恒星诞生。

他看着一抹白色纱裙向着金属般的蓝色深处掉落,不停的向前,像是永无休止的飞行器......

他想追上她,可他却使不上劲,无论如何都难以企及。

他别无他法,只能跟随着她,让她永恒的在自己的视野里停留.....

——————————————————

程晓羽醒来的时候深深的吸了口气,但他却觉得自己完全睁不开眼睛,灵魂被困在一片漆黑之中,他想深深的呼吸,却如同昏迷了过去一般,此刻的感觉非常神奇,他明明有感觉,却怎么也醒不过来。

他努力的想要动一下身体,却觉得身边捆缚着时间的游丝,接着这些游丝钻入身体,年年岁岁,日日月月都井然有序的排列在他的脑海之中,向走马灯一样一幕一幕的向前播放。

从他撞车开始,一幕幕的向前快进,程晓羽完全没有情绪的看着这一幕幕如走马灯一般的在他的记忆里闪过,当画面快速迁徙到苏虞兮跳下悬崖那一幕时,程晓羽才恍然惊醒,睁开了眼睛。

眼前一片温柔的荧光,他像是躺在一个科幻电影中的冬眠舱中一般,口鼻间罩着一个呼吸器,身体四周都是粘稠的营养液。

他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回忆了多久,只觉得这一次真的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程晓羽使劲的抬了下手臂,结果用力过猛一下就打在了不知道是什么金属制作的太空舱的盖子上,然后盖子就悄无声息的一下滑动到了一侧。

程晓羽从棺材一般的太空舱中坐了起来,揭开面罩,粘稠的液体从他赤果的身体中缓慢的滑了下来,他环顾四周,房间空荡荡的,三面都是看上去光滑如镜白色的材质做的墙壁,只有他侧对的一方是一扇巨大的玻璃窗户,窗外明亮,有蔚蓝色的海岸线,浅黄色的沙滩,绿色的叶和白色的光在漫长的行走中撒成了一条蜿蜒小径。

一旁的潺潺溪流上飘浮的暖黄色荷花灯盏,在遮天蔽日的树荫下明明暗暗,仿佛水面上一群萤火虫顺流而下。

这里明显不是劳绕拉岛,并且这里他曾经梦到过,他心道:我居然还没有死吗?

然后他想到了苏虞兮,于是开始心急如焚的大喊起来:“小兮!小兮!”

这时他听见了微微的机械声响,像是平衡车在地板上滑动,程晓羽循着声响来源的方向看了过去,吃了一惊,是一个白色的机器人,表皮像是陶瓷,又像是塑料,一部分机械构件裸露在外面,头部像是个摩托车头盔,只是上面有两点蓝色在不停的闪烁。

像是人在眨眼。

“主人,你醒了!”机器人滑动到程晓羽的身边忽然发出机械声道。

这一幕如同科幻片,程晓羽没有理会,只是继续叫道:“这里有没有人?人呢?”

机器人举起了钳子一样的手,挠了挠它没有一根头发的圆形脑袋道:“主人,我根据你的表情和语气判断,你的情绪和身体都有些异样,要我通知管理中心过来替你检查一下吗?”

程晓羽的心理翻起了惊涛骇浪,如果不是这声音的机械感很强,就跟在和一个人说话没有区别,完全不像是人工智能那种说话缺乏人类逻辑的对白。

程晓羽按下心头的焦虑,犹豫了一下问道:“管理中心.....是什么?”

机器人两只可爱的圆滚滚的机械臂向上一挥说道:“看来您的记忆出现了问题,并没有能恢复记忆......管理中心就是地球人类管理中心.....”

程晓羽看着这个样子滑稽又可爱的机器,喃喃的道:“地球人类管理中心......这是什么机构?”

机器人道:“地球人类管理中心,总部设立在地球大中华区SH市,2145年1月1日,在北美区纽约市签订生效的《人类宪章》,标志着‘地球人类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地球人类管理中心’致力于促进为每一个地球人提供最完美的服务和最完美的生活环境,让.....”

程晓羽有些好笑的说道:“你刚才说什么?2145年?”他觉得这个机器人一定是被人控制的,一定是一个恶搞节目。

机器人道:“是的,2145年。”

程晓羽“呵呵”一笑道:“我现在是在那个片场吗?”他又仔细环顾了一下四周,没有发现摄像头,也没有发现摄影机,房间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玻璃窗外的海滩景象,他从棺材一样的太空舱中爬了起来,想要自己找到答案。

机器人道:“片场,这样的场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在北美区的洛杉矶市还有遗址。”

程晓羽没有理会,神奇的是太空舱里面的液体已经完全排空了,连同他身上的那些液体也被发着光的太空舱给“蒸发”掉了,这样的神奇叫程晓羽又呆滞了一下,他身无寸缕的紧紧的盯着机器人的黑色面罩说道:“不要继续开玩笑了!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我知道....”

然而他话还没有说完,就彻底的愣住了,在这幅黑色面罩映照中的,是一副完全陌生的面孔......

————————————————————————————————

“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这门科学在二十世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虽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也远没有到能够应用的地步——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人工智能越来越被关注,不仅科幻电影在21世纪迎来了黄金时代,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工智能角色,二十一世纪下半叶,人类在强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了突破进展......”

“2014年建立起来的“开放蠕虫”项目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研究者标记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302个神经元的5000个突触,试图用计算机模拟出一个等效于实体的虚拟线虫——这个项目目前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将这个虚拟蠕虫的神经网络移植到一辆乐高玩具车上,就可以让这辆车展现出非常类似真实蠕虫的运动和觅食行为。”

“接着人类开始了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人脑的当代尝试中,著名的领军人物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亨利·马克拉姆(Henry Markram)。他首先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用冷冻切片的方法描绘出了小鼠一个皮质柱内1万个神经元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接着从2005年,马克拉姆领导启动了一个“蓝色大脑项目”(Blue Brain Project,BBP),利用IBM的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Blue Gene),在2008年前后描绘了一个大鼠的皮质柱,包括1万个神经元,以及他们之间10的8次方数量级的突触,2011年又描绘了100个皮质柱的小块皮层,在2015年,团队宣布用冷冻切片的方法,描绘并模拟了一个含有207种亚型、共计约31000个神经元的大鼠神经网络,并因此登上《细胞杂志》的封面——整个计划的长远目标就是逐步扩大模拟规模,虚拟出整个人脑。

“在此基础上,2013年,马克拉姆在欧盟的支持下主持了一项规模更加庞大的‘人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HBP),期望能用10年时间模拟出完整的人脑,这将至少比鼠脑复杂1000倍。”

“但用于大脑灰质密度大切不透明,在当时描绘和重建的方法都是将一个死人的脑子冻硬,然后切成单细胞的薄片,再在显微镜下扫描每个细胞的位置和形态。也就是说,人类并不能观察大脑活组织的行为,只能先搭好架构,再用其它方式给架构的参数(包括超参数)赋值。所以这些赋值并不完全能,甚至不能,代表一个活着的健康的大脑——从技术上讲,人类是用计算机复活了一个死人的**,同时给他赋予了一个东拼西凑的意识。”

“这就带来了一个深重的问题:我们即便用尽种种手段激活了这个虚拟大脑,让它在神经层面表现得稳定,甚至与真实人脑的活动吻合,它也绝不是笛卡尔的‘缸中之脑’。”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