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清穿物语 > 053 裘装对镜

清穿物语 053 裘装对镜

作者:Vinilla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4:4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年初二,不动刀剪,不干家务的禁令算是解除了.但是扫地的禁令依然存在,要过了初五后才能扫地.

华家有一大堆的衣服要洗,所以,隔夜梅兰妮把那些衣服浸泡起来.第二天的清早,吃过早饭后,梅香先去倒了夜香,刷了马桶,再洗衣物.

梅兰妮洗了碗筷之后,见天气好,阳光灿烂,就在门前搭起了架子,摊上了几领芦帘子,把被褥,枕头拿出来晒.江南冬季的晴天,晒了被褥,晚上睡在里面,一股太阳的香气,最让人身心舒坦.

梅兰妮随后进了堂屋,在织机前坐下,仔细的修剪丝头.结尾的修整也是一件技术活.要很小心的做,而且外表不能留下痕迹.做缂丝画的屏面,四周还要留处空白处.方便上屏.梅兰妮的缂丝是经过改革后的苏缂,比这个年代的苏缂很不同.清代的苏缂细软,适合做龙袍,衣料.缂丝画的要求相对厚实.变化也更多.

相传,缂丝盛于宋朝,定州是当时的缂丝中心.后来南渡后,这种技艺带到了南方,松江一带成了新的缂丝中心.传言说缂丝是‘北有定州,南有松江‘.定州更是出名,当时的缂丝名家多出自定州.后来国都南迁到杭州,很多名工巧匠也带到了南方.这时缂丝在江南发展.苏州出了沈子蕃,吴圻这样的缂丝名家.

从明朝开始,缂丝便被皇室垄断了.缂丝主要的任务是:一为皇家制作衣服.二是缂丝书画.后一种的技艺在战乱中消失了.所以,梅兰妮带着三百年后的缂丝技艺,开到这里,无疑是在缂丝界引起一场革命,开拓了思路.

完成的作品,被取下织机.下一幅的经丝要绷紧.梅兰妮按照现代纺织机的上经线的方法进行过改造.快是快了,但还是要人帮忙.后经轴两旁要人帮着嵌紧.经丝要拉挺.

梅兰妮先织素地一寸后,让三胞胎在经丝上画稿.一般画好稿后,原稿挂在织机旁,做成参考.织机上不用时就用细白布盖上,闲杂人员是不许靠近,倒不是怕偷艺什么的,主要是丝制品稍微不当心就用容易钩丝,损坏了作品.

在经线上画稿,也是很难的.先要把原稿垫在下面,然后描在经丝上.小的图稿还好办,大的图稿,象三胞胎这样的豆丁,没有两三人的合作,要完成是很困难的.

这第二幅美人图是‘裘装对镜‘,美人身着宝蓝色白狐裘衣,袖,领,前襟,边叉出锋.月白色的拖地长裙,茜红的衬衣,领口上下两粒金珠钮.领袖的花纹紫色雏菊深绿四叶团花锦.腰上佩带着合壁连环玉佩,玉佩下方用草绿的绸带打了个吉祥结.美人坐在老树古藤根瘤独眠床上,床上铺着草绿地团红花蓝叶织锦褥垫.美人一手持古铜镜,令一手搭在方形铜手炉上,铜手炉还上还刻着牡丹花图案.床前放着斑竹面仿藤圆几,上面猩红黄流苏的毡垫,垫上放着一个海棠黑漆描金茶盘,上面放着蓝釉盖杯.

梅兰妮在看稿样的时候,就问三胞胎,"这杯形就象开人大时,主席台上放着的茶杯,你们会不会弄错?"

三胞胎肯定的回答,绝对不会错,因为当初临摹时也发现了这点,所以影响特别深刻.

原画中的黑漆懒架和黑漆长方几,及床上的托盘小圆几,在梅兰妮的要求下,都该成了斑竹面的仿藤器.这是江南人的审美和满人的审美不同的地方,江南人的要求是房间里的家具要成套,而满人的家具只考虑富贵,而很少考虑协调性,文化的底蕴是没法拷贝的,满人占领中国后,他们凭武力抢了许多好东西,但他抢不走文化修养.康熙,乾隆在江南到处题字,江南人也有说他们的字好,但这种夸奖,就象一个成年人夸一个三岁儿童聪明一样.

画中的其他的小物件,都没什么问题:床上圆几上的红釉大盘,盘中的佛手.后墙懒架层里搁置的卷轴,床侧长几上的双盖银火壶.及窗台上放着的北宋钧窑天蓝窑变葡萄紫海棠花盆及盆托.里面种着水仙花,和纱窗外的绿竹相应.

齐逸解释说,水仙绿竹搭配,含有‘群仙祝寿‘的意思.

这幅画的难度是墙上挂的一幅诗作,原是雍正的作品,人家的署名‘破尘居士‘清清爽爽,这可不敢盗版,给举报了是要杀头灭族的.不过这几个山寨书画也是有经验的.他们裁下大小合适的纸张,画好了边式,那到了边峰推荐的,乐桥留香茶馆旁的写字摊,请那位按纸张的大小,仿祝枝山的行书,写了祝允明的:

东风转岁华,院院烧灯罢。

陌上清明,细雨纷纷下。

天涯荡子,心尽思家。只见人归不见他!

合欢未久难抛舍,追悔从前一念差。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