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苍青之剑 > 第一卷尾声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与苍青之剑的崛起

第(1/3)页

作者:安娜.帕弗洛吉尼特.阿基里斯

著于第六纪261年

——————————

第三纪273年,当恺撒大帝越过卢比孔河时,历史记载他感慨了一句:

“命运的骰子已经掷下了。”

事实上,再没有任何人比恺撒更清楚这句话的意义。

在他最早出任祭司之前,恺撒就是所罗门城里最资深的赌徒。不仅是在赌场上,也是在所罗门的政坛上。

所罗门城北面的卢比孔河,是他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按古所罗门共和国的规定,任何将领未经元老院允许,一旦带兵渡过卢比孔河,即被视为对所罗门城的彻底叛变。

渡过这条河,就意味着他要么扫平所有敢于反抗的元老,成为所罗门共和国里,至高无上的狄克推多独裁官。要么就沦为所罗门的叛徒,在万人唾弃中卑劣地死去。

如果不选择渡河,他回国的结局小概率是被暗杀,大概率则是与某些元老达成协议,通过大凯旋式剥去身上的军事权力,成为一名“元老爸爸们豢养的乖犬”。

最后他选择了渡河。

——————————

根据某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三到四次“掷下命运骰子”的机会。

每一次,都会永久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因此,当很多历史学家并不明白,我的母亲为什么会选择抛弃尊贵身份,加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佣兵团离开东方时,我希望至少亲爱的读者能够明白,她其实只是在掷自己的骰子而已。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前,帝都政局已经对母亲相当不利。

一部分贵族和官僚认为,她应该担负起法兰克人背叛的责任。有种记载说是她当初力排众议,独自和维尼斯人签署了引渡法兰克骑士的条约。

稍有帝国政治常识的人都能看出,一份条约若没有两位共治皇帝的同时点头,怎么可能被下面的官僚毫无异议地遵照执行?维尼斯人也不是毫无外交常识的蠢货。

她真正失势的原因,在于正教会的态度转变。

虽然彼时正教会并不如西方的教廷兄弟般,拥有一言九鼎的莫大权势,然而在帝都内仍然享有崇高的声望。

在国是会议上,面对佐伊发动的政变攻势,正教会诡异地保持了缄默,这无疑给大部分中立派官僚贵族释放了信号。

正教会并不支持狄奥多拉陛下,这才是刺向母亲的最致命的一把利剑。

对于正教会的态度问题,民间传言是母亲在刚即位时,为了向西方教廷求援,曾考虑允诺按照西方公教的意思修改经典。

我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原因。固然,当时正教会的阿历克塞阁下,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对正教会的冒犯。

然而因为一句甚至没有摆上台面的无心之言,就贸然决定了对一名陛下的态度,这不是帝国政坛的传统玩法。

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彼时无论是君士坦丁堡的官僚、贵族和神父,还是大部分的忠诚市民,都认为帝国迫切需要的是一名男性皇帝。

甚至在整个所罗门文化里,女性就是“不够理性”和“优柔寡断”的代名词。

虽然两位共治皇帝陛下,凭借从先帝君士坦丁陛下那里继承的政治声望,在帝国最高权力的层面暂时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是脆弱的,只要已经成年的佐伊陛下选择结婚,那么威望和权力很快就会聚集到她的丈夫身上,因为这才是一位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皇帝。

对母亲来说,这自然是最差的失势结局。而对佐伊来说,也不是非常美妙的结果,只不过是从和妹妹分享权力,变成了和丈夫分享权力而已。

而后者比前者还要难以应付。

因此,在国是会议上,佐伊发动的政变攻势,实际上是在给教会和官僚贵族们传达一个态度:

她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权力,无论是她的妹妹,还是她未来的丈夫。

亲爱的读者,假设您是正教会的阿历克塞阁下,您一定能看清楚彼时的混乱局势。

当佐伊在国是会议上鲁莽地露出獠牙时,两位陛下之间的微妙平衡已经被打破。

这种情况下,只会有两种结局:佐伊胜利,狄奥多拉失败;或者狄奥多拉胜利,佐伊失败。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