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55章 大明的未来(三)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55章 大明的未来(三)

作者:蓝盔十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3:21 来源:笔趣岛

“李大人,台湾自古就是我汉人的土地。李大人熟读经史,应该知道,三国时孙权就曾派人登岛,宣示主权;前元也曾经管理过台湾;现在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子孙,他们是标准的汉人。本朝由于北方一直有蒙古的边患,精力放在北方,才忽略了对台湾的管理。尽管如此,成祖年间,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台湾,宣扬大明国威,安抚当地百姓,台湾与汉民族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大人,台湾离大明的福建、广东太近,以西夷的海军实力,如果台湾被他们占据,必然时时威胁大明的海疆。那时,大明北方边患未除,又增加南方海患,大明能承担得起吗?”朱由检只好给李春烨上起政治课,这种理由在国际上肯定站不住脚,不过没关系,只要在李春烨的心里站住脚就行,朱由检也没打算到国际上和谁说理去,现在还没有联合国,没有解决国际纠纷的渠道,国家之间,靠的就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是老大,就可以分配国际资源。

李春烨果然眯着眼睛,在慢慢回味着朱由检的话,就好像是在反刍的老牛,完全忘记了外界的存在。过了好久,似乎朱由检的理由真的在他心中站稳了脚跟,他没再提出反对台湾的意见,“殿下,西夷真的会入侵大明吗?”

“西夷已经占领台湾,连大明陆地上的壕镜都被占领了。李大人,西夷的海军都是由海盗组成的,有哪个海盗登上大明的陆地后,对大明丰富的财物、美丽的女子不动心?”朱由检被迫采用忽悠战术,他将现在的荷兰、葡萄牙和将来的英国、法国混为一谈了。

现在的欧洲诸国还真没有入侵大明的胆量。

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实际上是大明白送的。荷兰人要与日本、朝#鲜进行海上贸易,需要经过台湾海域。

荷兰人最先看中的是澎湖诸岛,但澎湖诸岛是大明的领土,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争。经过海战,荷兰人无法承受战争的损失,主动派人和大明福建的官员和谈,希望大明能在澎湖划一块土地,让他们进行转口贸易,福建的官员不敢答应,就让他们去更外面的台湾找落脚的地方。

但荷兰人年更喜欢开化程度较高的澎湖,便借口不认识去台湾的路,不肯离开澎湖。

结果福建的官员派人给他们带路,将他们送上台湾岛。

葡萄牙占领的壕镜,就是后来的澳门,也不是采用军事手段强行夺取的。

在占领壕镜之前,葡萄牙已经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到大明传教,对大明的强大和广阔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葡萄牙根本不敢和大明进行战争。

他们来到东方自身为了求财,于是在熟悉大明制度的传教士指diǎn下,他们贿赂了广东的地方官员,以每年五百两银子的税款,取得了在壕镜的独占权。

壕镜一地,只许葡萄牙人贸易,不许其它西洋诸国进入,连当地的汉人也是必须接受葡萄牙人管理。

“那大明要怎样和西夷开战?”李春烨逐渐跟上了朱由检的思路,如果大明要收回台湾、壕镜,帮助南洋诸国,一定和西夷有一场战争。

“这是大明的第二战。和西夷开战,主要靠海军。先收复台湾,将战场移到南洋,尽量减少大明的损失。南洋离大明很近,大明海军有陆地依靠。而西洋海军虽然在南洋有据diǎn,但他们的军舰、弹药、枪炮的补给远在万里之外,一旦船只枪炮弹药损失,难以及时补给。大明获胜所依靠的就是地利、人多。”

“难道还有第三战?”李春烨暗暗心惊,这年青的王爷,到底要将大明带入何方?

“李大一定还记得万历年间大明与缅甸的战争吧?大明军事上并没有失利,却是将云南的孟养、木邦、缅甸、八百大甸等军民宣慰使司丢尽,这是大明的耻辱,连小小的莽应龙都搞不定。此处在南洋和西洋之间,如果大明能收回,并在此驻扎海军,就是在南洋和西洋之间打下一颗钉子,也有利于大明巩固在南洋的军事成果。换句话说,即使大明在南洋军事不利,有了缅甸,西洋也不敢对大明不利,这儿是扼守他们回家的路。”朱由检收复缅甸,实际上是为大明寻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在后世,中央王朝为了绕过马六甲航线,花了巨大的国家投资,才取得一定的交通权。

但李春烨不可能看得懂出海口的意义,所以朱由检只是强调缅甸曾经是大明的藩属国,缅甸的北部曾经是大明控制的领土。“不过,缅甸国家比较小,军力比较弱,这第三战的规模不会太大。”

“可是殿下,缅甸与大明交界的地方,山势雄厚,交通不便,军队进入缅甸后,补给怕是不易。而且,南方丛林瘴气弥漫,不适合大明士兵行进。”李春烨在兵部工作多年,对本朝的历史还是很清楚的,要想忽悠他,还真不容易。

“修路。李大人可见到京师东直门外的水泥路?如果将这种宽阔、平坦的大道修到云南、修到缅甸边境,则大明的军队在缅甸的行动就会势如破竹。而且,对缅甸的战争,不用调北方的军队,就近调云南的军队就行。云南和缅甸的地形相似,云南的士兵更容易适应缅甸的环境。”

大明的地域广阔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打建奴、蒙古,要用北方的军队,他们比南方的军队更适应北方的严寒,而打缅甸,则需要云南、广东的军队,他们更能适应南方闷热的丛林气候。

地大物博,不是挂在嘴上,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地大物博才有实际的用处。

“殿下,云南交通复杂不便,人口更是稀少,哪有大量的人丁修路?”李春烨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云南的人口不用与南北直隶、浙江比,就是常常受到蒙古骚扰的陕西、山西,也比云南的人口多得多。而且云南还没有改土归流,很多地方的人口还没有归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