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53章 大明的未来(一)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53章 大明的未来(一)

作者:蓝盔十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3:21 来源:笔趣岛

“殿下请说,只要我能做到。”李春烨不知道朱由检又玩出什么花样,其实秦永年和李元都是破格提拔,他虽然尽了全力,关键还是朱由校。如果不是朱由校全力支持,李春烨还真不知道能不能解决,他在心中暗暗祷告,最好是“一加一等于几”这种级别的难题。

“山东武备崩溃,可否允许奋武营在山东驻留两月?秦永年虽然是优秀的军官,但他略显仁慈,且山东的武备破坏严重,没有奋武营的保护,怕是自身安全都是问题。”

“殿下现在是奋武营的指挥使,你可以自行决定。不过,军队调动是大事,老臣提出两diǎn意见,一、山东倭寇已经歼灭,奋武营可以分批撤回京师;二、可以留下少量官兵,作为秦永年的亲兵。”对大明军事体制熟悉的李春烨,很快就解决了朱由检的难题。在他眼里,这就是“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

“多谢尚书大人,晚辈也代秦将军谢过大人。”山东布局的顺利实施,李春烨在背后一定做了很多工作,朱由检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殿下言重了。不知殿下还有什么要求?”送佛送上西天,李春烨帮助朱由检,迟早会传到魏忠贤的耳中,这根最粗壮的大腿,再也不是他的依靠,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还会给他最致命的一脚。现在,他只能将自己的希望押在朱由检的身上了。

“还有一个难题。”朱由检不知道李春烨能否解决,兵部不是只有李春烨一个尚书,而且还涉及到许多高官的利益。

“京师军空饷严重,以奋武营为例,满员九千六百士兵,而实际只有六千。其它各营怕也好不了多少。还望李大人……”

“军队空饷,由来已久,全面整顿,必然引起军备动荡。”李春烨皱了皱头,这个问题还真解决不了,他只是兵部尚书之一,上面还有内阁大学士,还有九千岁魏忠贤。除非皇帝出面,全面整顿军备才有一diǎn希望。“这样吧,老臣法律人情并用,以皇帝整顿山东军备为契机,先将四武营的兵力补充完整,其它各营,须缓缓图之。”

朱由检明白李春烨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大明后期,政治连同军事的**已深入骨髓,如果全面整顿军备,必然损害手握重权的既得利益集团,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会将改革者撕成碎片,这绝不是李春烨能够担当得起的,而自己现在无论威望、经验、身份,都不足以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

那就一步步来吧,反正四武营能够满员,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那就这样吧!李大人为大明,可是呕心沥血呀!不知道大明将来如何回报李大人。”

李春烨没指望朱由检和大明怎么报答,他只是看着朱由检,眼角的鱼尾纹拉得老长:“殿下,你的问题解决了,现在要解决老臣的问题了。”

“你的问题?”朱由检不解,你是兵部尚书,你都解决不了,我能有什么办法?我还是未成年人,除了信王身份,无论经验、地位还是声望,哪是你李春烨的对手?“不知李大人有什么问题?”

“殿下不用担心,老臣的问题,对殿下来说很简单,只要张张嘴就行。”李春烨似乎猜到朱由检的腹诽,“殿下能否对老臣展望一下大明的未来?”

“展望?李大人说笑了。晚辈年青,说不上展望。但既然李大人问起,晚辈就谈谈自己的粗陋见解。”朱由检发现李春烨还是对大明的中兴寄予厚望,不知道他有没有贪腐。

在现在的大明,能忠于职守,为大明的未来考虑,已经很难得了。况且朱由检要强军,只有李春烨有可能支持他。

“老臣洗耳恭听,看看,还能为殿下做diǎn什么。”李春烨觉得他已经老了,很多事情即使有想法,也不愿翻开新的一页。只有朱由检这样年青的人,才有可能为大明规划未来,他最多能协助朱由检打打边鼓。

至于得罪魏忠贤的事,他也考虑过,最多是致仕避让,在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中,只要主动致仕的人,都能得到善终,只有杨涟、左光斗那种死硬到底的人,才会死在锦衣卫的炼狱。

“那晚辈就说说自己的想法。”朱由检自称晚辈,的确是对李春烨的尊重,李春烨是最有可能支持他的人,即使将来当了皇帝,也离不开一批大臣的支持。今天这儿只有他们两个,也不用担心话会传出去。

李春烨没有说话,只是用泛着精光的眼神看着朱由检。

“将来大明第一战,必是建奴。建奴目前已经定都盛京,也就是大明的沈阳。大明几乎失去了整个辽东镇,只剩下辽长城以东、渤海以西的宁远、锦州等狭窄的辽西走廊。建奴的首都从赫图阿拉迁到辽阳,再从辽阳迁到沈阳,从迁都的顺序就可以看出,建奴并不满足于辽东,决不会与大明分长城而治,而是会越过长城,目标是我大明的全部河山。”朱由检有后世的经验,当然知道建奴在大明屡次伤师失地后,越过山海关,统治了整个汉民族近三百年。扬州三日、嘉定十屠是汉民族永远的痛。

“可殿下怎么知道建奴不会和蒙古一样,和大明划长城而治呢?”李春烨觉得朱由检的话太过骇人,他倒觉得建奴建奴就和蒙古一样,不适合中原的农耕,他们只是为了生存,才会利用骑兵抢夺汉人的财物。虽然他对大明的政治**比较悲观,但对建奴入关,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压根就不相信。

“李大人,蒙古人不是也曾灭过大宋、统治中原吗?”朱由检心中忿忿,不知道大明的朝臣怎么能将希望建立在建奴不适应大明的土地上,一名十岁的孩童,捧着亿元大钞,行走在人流汹涌的大街上,而所有的歹徒都摄于法律的威严,而任其从南京走到北京,再从北京走到东京,可能吗?“蒙古人不是主动退出关外,而是被太祖、成祖打怕了,不得已退出长城。即使建奴和大明划长城而治,大明也必须在长城一线部下重兵,现在大明不仅有防范建奴的辽东、蓟州、宣府,更有防范蒙古的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李大人想一想,大明为什么发不出军饷、挤不出救灾的钱粮?大明的税赋收入又几成耗费在蓟辽前线吧?如果加上陕西、山西一线防备蒙古的边军,九边重镇耗费的钱粮,怕是占了大明的五成以上的税赋吧?如果将建奴长期挡在长城以北,加上蒙古,大明,能耗得起吗?”

李春烨本来没想得这么远,他虽然是大明的兵部尚书,但手中的实权并不大,所以和其他的文官差不多,只要保住自己的位子就行,权力之外的事,还是让更高层考虑。

现在听朱由检说起大明的未来,心中大惊失色。按照朱由检的推断,不管建奴会不会入关,大明都会死在建奴的手中,不是在军事上被建奴战死,就是在经济上被建奴拖死。他毕竟是为官已久,脸上还是不动声色:“那殿下觉得如何打好这第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