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 第五章 麋鹿(一)

明 第五章 麋鹿(一)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3:1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洪武十三年的秋天是大明立国以来最温暖的一个秋天,已经到了十一月,京城里还没有一点儿冷的意思。在漫长而无风的秋日里,树木都换上了一身金色,京城人爱树,家里有旺盛的树木图的是个吉祥。何况这叶子还是金的,是家业兴旺的象征。

栖霞、牛首,这些风景之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读书人爱这个调子,在山上的寺庙里沏上杯茶,摆几局子,谈文论诗,不胜风雅。这个秋天也的确有很多可以入诗或入画的盛事,比如说那几天来泊的战舰,如浮城一般逆流而上,帆若流云。从船上卸下的东西更让人惊叹,据有机会靠近的人说,那一船船都是金子、银子还有珍珠翡翠等价值连城之物,是高丽赔偿给大明的。让异族割地赔款,那好像是自打宋朝后就没遇到过事了,看着一箱箱的银子被抬上四轮马车,拉进国库,围观者的欢声震天。

“皇上有了银子花,明年的税该不会催那么紧了吧”,街道边的店铺老板一厢情愿地想。

读书人的看法总是和百姓不太一样,老成持重者会摇头,“这绑人国王,空人府库的行为,有违君子之道,倒有点儿像绑票的强盗”。

年青一点的,则多认为靖海侯太过妇人之仁,抓了高丽国王,再胁天子以令诸侯,李成桂和那些勤王的义军还能折腾到哪去,况且老将汤和还在他身后虎视旦旦。

尽管在京城的茶楼上显眼之处都贴着“少谈国是,莫论人非”、“菜从口入,祸从口出”,大家私底下还是要交流一番,特别是到了山林、寺庙这种人少的地方,争论起来唇枪舌剑,更是热闹,若不是顾及读书人的脸面,有好几次都要大打出手。

从春天起,几乎整个京城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各种消息和观点主张漫谈乱飞,消息和观点的主要来源依旧是《北平春秋》和《北平新报》,这两张报纸一个长于分析,一个信息及时,几乎卖得洛阳纸贵。京城的商人可也没闲着,他们虽然没有北平那么灵通的消息,也不会放着银子不赚。每当北平的报纸一出版,第一时间就有快马接力南传,不到三天,京城的字画摊上就摆满散发着未干墨香的同样版本,并且印刷技术和纸张都无可挑剔。

京城不比北平,皇上眼皮底下还是少捅篓子,这些白纸黑字的东西哪天被人参上一本,或被好事者找出点儿麻烦来,可不是闹着玩的。盗版则不同了,钱自己赚,责任是北平那帮人的,况且还不用给那些写文章的人润笔钱。反正那边的事,官府历来睁一眼,闭一眼。

读书人们最惬意的事就是隔三差五买上张新报纸,乘上四轮马车参加朋友的清谈。四轮马车比轿子快,有这东西是身份的象征,虽然这车到了城外的差一点儿路上好出个毛病,但总比走着的强吧。这马车不比报纸,可得买北平原产货,京城这一带的仿制品不实在,哪天走着走着车轴咔嚓下子断了,摔个灰头土脸不说,还得一步步挪回城去,那眼可就现大了。“这是咱这钢不嗯(硬),那帮家伙废了皇上几十万两银子,就是炼不出好钢来,简直呆得一屁掉糟(一塌糊涂),被拉去充军,活该”。吃过破车亏的人提起京城附近的冶炼场来,个个都义愤填膺。

可充军未必是件坏事,虽然说“好铁不撵钉”,但是这跟着太子出征的人,无论贵贱都发了点儿小财,听说高丽那边金子便宜,李尧将军又不是个省油的主,高丽王都的贵人见了大明小兵就偷偷往怀里塞金子,还唯恐对方不笑纳。曹振将军顾不过来,朱二先生有意纵容,还有个从没有人见过他讲理的常大将军旁边煽风点火,反正有命回来的腰包都很鼓。个别家在京城的士兵,新修了房子不说,媒婆都踏破了门槛。

“不就是有了几个臭钱么,前年还和我们一起在太*底子蹲着抓虱子呢”,一些闲汉撇着嘴数落,说完了,拍拍屁股,收拾收拾,找把刀子刮刮脸,还得到江边上看看水师今年招人不,运气好被挑中了,说不定明年这时候,用花轿子抬新娘子进门的就是自己。

那些在冶炼场被拉去充军的,大小也是个官,没准等下一仗打完,能封个将军,这也叫否极泰来。正去年主动从军的世家子弟现在都升官了,有人还用功名赎了其父辈亲近胡党的罪名。要想立不世功名,还是得从军啊,“请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