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 第四章 理想

明 第四章 理想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3:1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这是非常宁静的一个村庄,美丽得如同世外桃源,匆匆而来的行商也无法打破它的宁静。路边的农田整齐得如锦缎一般,偶尔有风清风过,田面上谷子随风起伏,掀起一片片绿色的波浪。在农田的一侧,是新开的菜地,破土而出的不知名字的菜苗在新绿中透出几分嫩黄,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一架庞大的水车在河边不停的转着,将河水源源不断的送往地头。地头是忙碌的农民,弯腰侍弄着庄稼。偶尔抬起头来,和问路行人说几句话。

行人大多数是本村头杨老汉的木匠铺去的,那里隔几天必然有新奇的东西出现,赶得早了,买下来到城里,能卖个非常好的价钱。纵使不买,看看也是新鲜,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看见这么省事的东西。就拿那个风葫芦来说,用手轻轻一摇,风就能把灶塘里的火吹得老高,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有谁会相信呢。更不用说是这水车、风车了,周围十里八乡,现在哪个村不是托这东西的福。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在附近的村民眼中,分明是神仙下凡,这匠户营因祸得福啊,偶尔有村民这样想,要不是妖怪闹得这么凶,也不会降下神仙来。

神仙现在住的,依然是村中的关帝庙。那是匠户营的村民心中的圣地。每天,年青人们的读书声都传出来,让人觉得说不出的悦耳。自从有了水车等东西,田里的活已经不那么累人,做父母的更愿意让孩子们多读些书,有些出息。

武安国半个月来,已经把数学基础教差不多了。匠户营的孩子从小跟父辈学手艺,算帐本来就都有些基础。只要认清了阿拉伯数字,很快千以内的加减法就都熟悉了。现在已经开始背乘法口诀。在休息的时候,武安国抽空还教了年轻人们军体拳,在庙门口的空地上,三十几个年青人把架势拉开,还真有些虎虎生风的气势。

李善平则教孩子们四书,现在朝廷开了科举,假如这些孩子中有人能考取功名,整个匠户营都会感到荣耀。其实以武安国的身手,考个武科肯定在三甲以内,李善平这些天没少劝过他。但武安国总是一笑了之。他不答,李善平也无法勉强他。偶尔想想武安国说的西方故事,早在千余年前,亚瑟王就把议事的长桌改为圆桌,为的是让部下们没有距离感,可以畅所欲言;而本朝开国后,所有文武有事都得跪奏,这官当得也实在是窝囊,还不如在山野间图个自在。但想想武安国的能力,李善平又为他觉得心里不甘。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日讲《孟子》,李善平见年青人们听得认真,停下来解释到:“这几句说的是勇,不是和人当街打架的勇,而是人间大智大勇。关键是在自反上,无愧于心,则勇气顿生。如果心里有愧还要仗势欺人,那不是勇,那是恶。勇其实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人格。检定人格的第一标准,是看一个人有没有特立独行的、大无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人格”,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匹夫匹妇的“小人格”。你们将来要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做大丈夫,无愧于天地之间,不要做庸庸碌碌随波逐流的俗人。”

“就像武先生那样,不知道水边是什么东西,依然敢单刀赴会。你们学了武先生的武艺,也要学他的胸怀”。经过这些天接触,李善平也渐渐知道武安国不是什么转世玄武,知道他那天实际上是为了一群素不相识的村民把命豁了出去。所以更加佩服他。

“知道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在他们眼里,武安国早就是人生偶像。

武安国在旁边见话题转向了自己,赶紧插言,“别听李先生胡说,我那天不过是不忍让大家失望,心里还不是慌慌的。你们遇上这些东西,首先是不能怕。不能力敌,就想办法智取,如果智取也不行,就先退会来再想别的办法。反正不可惩一时之勇。须知留住性命才能继续战斗。勇不在表面,像李先生所说,问心无愧则已,敌我之势悬殊,一时退缩也不算懦弱”。

这番宏论李善平闻所未闻,有心反驳,又隐约觉得有些道理,若说赞成,和圣人之言又相悖。看来今天下午对学生的教育,又被武安国给搅了。武安国没事总是教孩子们些言论,听着似是而非和礼教相悖的东西。好在他还没把人人平等之类的道理讲出来,否则非得把李善平吓死。

“兄弟,你真的想终老于此吗”?学生们散去后,李善平轻声问武安国。

武安国正在自得其乐的做俯卧撑,听到问话,头也不抬的说“有什么不好,这里民风质朴,风景秀丽。忘情于山水间,天不收,地不管。唉,看你,一打叉我都忘了做了多少了,还得从头来。一、二、三……”

“可兄弟的才华不就此埋没了吗”。

“能让这里的父老多收点谷子,多挣点银子,不是很好吗”。武安国见李善平问得认真,不忍置他的热心于不顾,从地上爬起来,看着他认真的说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济天下未必非要出将入相才行。况且弊履繁华,浮云生死,何必拘泥其中呢”。

“好一个‘弊履繁华,浮云生死’,也只有如此之人,才有如此气魄,为此当浮一大白”。说话间门外转出一个青衣小帽的读书人,鼓掌喝彩。

武安国和李善平两人光顾说话,竟然没有看见有客来访。回头看去此人高七尺,白脸庞,修眉下一双眼睛如涂漆一般,甚是有神,颏下绪着一缕短须,收拾得十分整齐。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牵着三批马,看样子已经在门外听了多时。

武李二人正要招呼,那人已赶到前来,长揖到地,“怀柔县令郭璞,谢武先生为民除害”。

武安国平时听村民们说,县令是个清官,此时见他如此客气,也不愿怠慢,赶紧回礼,口称“不敢不敢”。那边李善平在轮椅上拱手道:“不知父母官大人到来,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那县令摆摆手,说,“今日便装,为的就是不拘俗礼,先生不必客气”。转身从随从手中接过两封白银,双手呈上,对武安国说:“这是敝县先前立下的除怪的悬红,共200两,请先生笑纳。”

武安国推脱不过,只好接了。见两个随从还站在门外,赶紧和县令一块让进屋内,请坐了喝茶。那两人如何肯坐,拉扯了半天,直到县令发话,才欠了半个身子坐下。

武安国让李善平陪客人说话,自己出去烧水泡茶。那县令看李善平坐在轮椅之上,轻声问到,“先生莫非就是那个敢捋蒙古人虎须的铁胆书生李善平”。原来随着匠户营的木器四处流传,武安国和李善平的故事也不胫而走。“铁胆书生”就是街头巷尾的百姓送给李善平的诨号。

“在下就是李善平,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铁胆二字,大人说笑了”。李善平见平生最痛苦也是最得意之事被人提起,脸上一红,赶紧自谦。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