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十九章 秋猎归来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十九章 秋猎归来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这些事都被李绩记录下来,包括太子殿下在京兆府问询近来的进展。

殿下是担心被闭塞言路?其实只要殿下这么做了,就没人敢闭塞言路。

也没人敢在殿下耳边谗言,因只要殿下是一个能够亲自问询关中各县的要事的储君。

那么朝野上下的官吏,都会紧着头皮办事。

就算是有过错,也必定会如实禀报。

谁要是敢瞒着太子,事后必定会被一群脚踏实地办事,又进取心强的官吏,活活骂死也说不定。

朝野清明是好事,东宫储君监理朝政这些天,众人都很忙。

得知昨日,东宫储君亲自去京兆府过问了事由,这些天三省六部的官吏办事更勤快了,他们不敢怠慢。

今天下了早朝,李承乾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就在崇文殿商议着。

表格放在面前,这是今年的账目,朝中各项开支都在眼前。

李承乾看到父皇秋猎所用粮草与财帛,包括修缮骊山行宫种种用度费了三万贯之巨,不免叹息一声。

房玄龄道:“好在这些天朝中的禄米都结清了,余下的可以用在来年。”

泾阳的作坊经营一年才一万贯有余,还抵不过父皇一场秋猎的开销,几万大军在外人吃马嚼,都是粮草的消耗。

还有自贞观四年开始,这位父皇免除了对蓝田,高陵,灞上,三原,醴泉几县三年的赋税。

因此关中大丰收,其实收缴的田赋也没多少。

本来中枢所在,关中各县应该是重要的赋税来源。

可不仅如此,中原各地的赋税收缴依旧困难不说,免除赋税的地区还不少。

两头犯难,父皇秋猎每多进行一天,粮秣的消耗便多一天。

从生产关系上来说,从军入军都是一种脱产的状态,跟随父皇而去骊山的几万人都属于脱产状态。

大唐的府兵制还算好的,闲时可以耕种,一旦战事起,便要入军。

薄弱的底子下,这种低成本的府兵制很适合当下。

如果是常驻兵马,那么就会有上百万的人脱产,而脱产的人不存在生产任务,靠着赋税养活。

兵马越多消耗的赋税也就越大。

中原依靠长江黄河的小农经济其实并不强韧。

李承乾头疼地看着这些账目,唯有沉默。

长孙无忌道:“如此说来今年的各项开支结算完,休沐前就可以归档了?”

房玄龄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子。

随后舅舅的目光也看了过来。

李承乾道:“朝中有入关的税吗?”

“殿下是讲入市的税吗?”

李承乾拿出一份奏章,道:“这是孤让徐孝德去坊间查问的。”

看眼前一个房相,一个舅舅,两人都是疑惑的神色。

又解释道:“徐孝德,两位可能不记得了,就是孤的东宫属官,前些天还冒冒失失带着应国公来东宫寻孤辞官来着。”

房玄龄了然点头。

随后长孙无忌接过奏章看了起来,一直以来西域人或者突厥人,卖马匹也好,或者是卖水果玛瑙玉石,都赚取了不少钱。

李承乾低声道:“孤也清楚这天下万千庶民仅靠着手中的富余,他们活着已很不容易了,因此在不增加赋税,或者各项课税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开源节流。”

“所谓节流……”说到这个节流又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节流最大的问题就是父皇。

只要父皇不乱钱,这个节流的问题是不大的。

李承乾改口道:“节流的事就先不论了,我们来谈谈开源如何?”

房玄龄点头道:“殿下请讲。”

“其实此事说来还是皇叔与我说的,他说西域人与突厥人赚了我们中原人的很多钱,因此皇叔对此事记恨已久,有朝一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房玄龄暗叹,道:“好句子。”

长孙无忌冷哼着,这种句子真要是出自李孝恭之口,多半是他家有漫天神佛庇佑。

李承乾说了入关之税的思路,其实思路很简单,对入关做贸易的关外人加征赋税。

这个时代的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小瞧的,经过一番解释之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便很快举一反三,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如果收得太多会让西域诸国或者是突厥人不满,便可以限定某一些货物,或者是大批量的货物。

李承乾喝着茶水,听着眼前两位朝中安排。

东宫储君监理朝政嘛,现在朝野皆知东宫太子办事有两条准则,那便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同环境,因地制宜。

这是监理朝政期间,满朝文武对这个太子最中肯的评价。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