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十二章 太子的正面影响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十二章 太子的正面影响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骊山猎场,一队兵马从猎场中出来,李世民穿着圆领衣袍,走在前头。

尉迟恭与马周在陛下的两侧,这些天打猎收获颇丰。

尉迟将军是护卫整个骊山的统兵大将军,如今的御史马周是陛下最器重的年轻文臣之一。

从骊山的山麓的西面看去,远望渭南以西的一片平川,远处还有一群人在田地里走动,这些人多数穿着官袍。

李世民皱眉再一看,还有三五个村民走在官吏的前头,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马周回道:“陛下,据臣所知,近来太子监理朝政主张提高地方官吏的治理能力。”

“地方官吏?”

“陛下,先前江夏郡王任职京兆府尹便遇到了棘手的麻烦,官吏之间主次不分,或有上不知道如何投递文书,下不知如何治理乡民。”

“唉……”马周忧愁道:“正如太子所言,关中各县,多数都是只听长安号令,却少有向上联系,这便是太子殿下所主张的与一线基层县官保持来往,朝中派出富余人手,前往各县指导工作。”

李世民看着远处,听着讲述沉默不语。

“这还是昨日送来的消息。”马周一手拉着马儿缰绳,举目远望,“虽是太子一两句话,房相与赵国公极为重视,现在便有这副局面,关中治理不能只听朝中号令,治理需要因地制宜。”

话语顿了顿,马周拿出一份书信,看了一眼书信中的内容,又道:“这便是殿下所主张的,所谓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言罢,他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一旁的陛下。

李世民拿过信纸仔细看着,其中描述的内容倒是与马周所言一致。

“敬德!”

“末将在!”尉迟恭朗声道。

“太子这些天很勤勉吗?”

听陛下发问,尉迟恭回道:“倒也不是勤勉,宫里送出来的消息,殿下前两天还巡视城防,近来时常寻武德殿的太上皇练弓。”

李世民又将手中的书信递还马周,回头看了看跟在策马在后方的魏征,笑道:“郑公觉得太子之策如何?”

魏征沉声道:“陛下,据老臣所知,东宫储君监理朝政是分内之事,这些举措实施之人是房相与赵国公,朝野上下皆听这两位安排,以玄龄一直以来的行事习惯,若太子所言不对自然不会轻易实施。”

李世民点头道:“朕自然是相信玄龄的能力。”

魏征言道:“少做则会遗漏,多做倒不会错,且看成效如何。”

这位东宫太子所作所为目前来看还能给朝堂带来一些正面影响。

令人觉得意外。

李世民板着脸,道:“朕当初就清楚,这小子迟早会闯祸。”

尉迟恭与马周迅速低下头,陛下这是不高兴了?

而后,李世民拉动缰绳让马儿调头往骊山行宫而去,一路走着,低声道:“敬德,你派人去一趟长安,就说太子还年少让玄龄好好教导。”

“喏!”尉迟恭先一步策马离开。

魏征与马周陪在陛下的两侧,两人相视一眼皆是沉默。

陛下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而近来那位东宫储君深居简出,也令人看不透深浅。

至少如今看来太子的种种举措没有问题。

而在陛下眼中多有不满。

皇帝的心思是不好猜的。

这位做父亲的皇帝,已很少夸赞太子,反而会常常夸赞魏王殿下。

绝大多数做父亲的或许都很少夸赞最看重的儿子,即便是有也是藏在心里,众人尽量往好的方向考虑。

说起太子监理朝政的事,随行众人也只好缄口不言,不敢评价太子。

长安,李道宗近来很忙,中书省给了几個文吏,又因为太子殿下这所谓的官吏下乡的规矩。

他的京兆府也因此更忙了。

今天,李道宗还要带着一群中书省的文吏去各县查看,一路上岑文本还在喋喋不休。

一直到了高陵县,他才安排事宜。

当地的县丞与主簿亲自来迎接。

近来,李道宗的生活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带着文吏去各县打转,除了指点治理方式,还要引导乡民丈量田亩,清查户籍。

岑文本,年少便才学出众,十七岁入仕,二十五岁便身居朝中秘书郎,如今三十二岁,位居中书侍郎。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