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嘉峪山下,如今这里已是河西走廊上的一段重要关隘。

嘉峪山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在建设嘉峪关时这里只有两个村落。

这两个村落原本坐落在嘉峪山下,只有百余户人。

而现在,在西北方向偶尔吹来的一阵阵西风下,一座连绵数十公里长的城关,拔地而起。

十余年过去了,当一队队的胡商来到新建设的嘉峪关前,他们见到了雄伟的城关,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便会更加地谦卑。

而走入嘉峪关之后,人们见到了一座繁华的大城。

当人们真正来到这里,见到如此繁华的大城,在嘉峪关的后方,人声鼎沸。

唐人所建设的哪里是一座城关,这根本就是建设了一座大城。

但从位置上来说,嘉峪关坐落河西走廊中段,遥望西北,依靠嘉峪山,这又是一座十分坚固的关隘,站在城墙抬头看去,还能见到远处祁连山上的雪山,而人站在城下,却只有一个黑点。

嘉峪关修建了二十年,比之当年唐人修建河西走廊时用了更多的人力,用了更多的物力。

如今嘉峪关有近十万人口在这里生活,其中包括嘉峪关内外的村落,大概也有二十万人口。

以前这里是戈壁的腹地,不过经唐人数十年的植树,还要说在这里是戈壁又不合适了,嘉峪关的城内城外,还是有不少树的。

在建设嘉峪关时,在河西走廊的折冲府府兵一边耕种一边驻守,他们在嘉峪关的南面,建设了两万亩田地,可以种出一万亩的麦子,余下的可以种各种瓜果。

至于唐人为何要在这里建设城关,在西域人看来,嘉峪关后方就是河西走廊最富庶,水草最丰美的所在。

从祁连山往东看,也就是嘉峪关的东面,连通河西走廊,一路往东的长安城方向,人们可以见到河西走廊的山谷中鸟兽成群,成群的马匹在草地与河边走动。

牛群安逸地嚼着水草,还有大片大片的羊群。

这就是嘉峪关东面的风光,有着数不清的牛羊与最丰美的水草,不仅仅是一片上好的养马场,在这里还可以圈养数不清的牲口。

不得不说,唐人的眼光很好,唐人建设了嘉峪关,保护了河西走廊最美好的地界。

正值河西走廊初春,这里的西北风依旧很大,但在嘉峪关内,好似大风也被拦在了高大且广阔的城墙之外,城关内温暖了许多。

一个老僧走在嘉峪关城内,他正在与一个吐蕃人交谈着。

这位老僧是玄奘,他拄着拐杖佝偻着后背,旁观着一场葬礼。

这场葬礼所葬的是一位吐蕃大臣,其人名叫达占东塞,吐蕃人将他奉为吐蕃贤臣,是与禄东赞齐名的贤臣。

玄奘还记得,当年在姑臧城见过达占东塞,那时候松赞干布也在,没想到如今,他们都不在了。

在河西走廊支教多年,玄奘见到了一个人,朝中派来的谏议大夫张柬之。

玄奘坐在嘉峪关城内的大街旁,手中还拿着拐杖,缓缓抬头见到张柬之,问道:“这么多年了,还以为朝中忘了我。”

张柬之颔首道:“你的成就,你为大唐做的事没人会忘记,我们会一直让人传下去,有关你的事迹也会世代相传。”

“嗯,有劳你们了。”

言罢,玄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站起身,他又道:“你随我来。”

张柬之让身边的护卫都退下,给予玄奘足够的尊重。

从热闹的主街道走过,张柬之跟着玄奘来到了一间书舍,书舍的门匾上挂着崇文馆支教五个字。

这就是崇文馆建设在河西走廊的一处支教书舍。

据张柬之了解,在嘉峪关内,这样的支教书舍有六处,按照孩子们的年龄划分,每个书舍有至少五百名学子。

张柬之见到这里还有不少蓝眼睛的胡人孩子,也有吐蕃孩子,不过他们都在说关中话。

玄奘走入书舍内,来到一间小屋前,他推门而入,又道:“进来吧。”

屋内很昏暗,打开门之后,阳光洒进来能够见到满墙的书柜。

再等玄奘点燃油灯,张柬之才看到一张整洁的桌子。

玄奘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油灯,他抬头看向书柜的高处,又道:“可否取下来?”

闻言,张柬之卷起衣袖,又拿起一旁的胡凳,踩着凳子伸手将玄奘所指的一卷书取下来。

玄奘道:“你知道嘉峪关为何会兴盛得这么快吗?”

张柬之摇头。

“没有酒泉郡就没有现在的嘉峪关。”玄奘从他手中拿过书卷,又转过身面对书架,背对着他坐下来,提起一旁的笔,接着道:“当年的天可汗是个很厉害的人,老朽说的是乾庆一朝的天可汗。”

“那位天可汗不会做无的放矢的事,他所做的任何安排,对数十年之后的事都是有考虑的,你看看嘉峪关这片地方,它东临酒泉郡,正是在贞观年间建设出来的酒泉郡,养了数十年的人口与物力,才能建设出现在的嘉峪关。”

不建设河西四郡,没有河西四郡打下的基础,大唐就没有人力物力建设出嘉峪关,正是当年的皇帝还是太子时,十余岁的弱冠之年,就有了远超他人的远见。

早在数十年前布置河西走廊,回首现在建设嘉峪关,这一切都是早有图谋的。

更别说建设安西大都护府,或许他当年早就知道吐蕃会攻打松州,才会在河西走廊安排李震驻守。

且不说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皇帝的位置上,控制整个河西走廊的兵权。

正是这等远见与谋略,松赞干布与禄东赞,高昌王三个人加起来,都不会是他的对手。

玄奘搁下了手中的笔,他将手中的书卷递上道:“这就是你们皇帝想要的书。”

张柬之接过书卷,又问道:“你不与我回长安吗?”

“不回去了。”玄奘走到屋外,看着一个个的学子,他又解释道:“我离不开这里了,你看看这些孩子。”

张柬之蹙眉站在原地。

玄奘又道:“起初,我没有想到我可以支教这么久,但你看看这些孩子,他们总是成群结伴地来,成群地离开,看着他们长大,孩子们总是接连不断地来。”

“从刚开始支教到现在,我一共教了三百二十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名字,我都记得,他们有的去了长安,有的去了边关,还有的人也去支教了。”

张柬之听玄奘说了很多,他自己也支教,也明白玄奘的想法,尤其是教导孩子时的那种感受,玄奘像是个被支教困住的人。

但张柬之带着皇帝的旨意而来,不将玄奘带回去,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