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明朝第一国师 > 第221章 帝位(结局)

明朝第一国师 第221章 帝位(结局)

作者:鲈州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3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邵元节的眼光不错,后续的发展都在他的预计之中。

匪夷所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随即,又匪夷所思的被全城人所认可,最后,开始向京畿周边,乃至更远的地方传扬。

刘同寿的风头一时无两,在民间的称谓也是越来越多。

上虞小仙师的名头叫起来虽然顺口,但骄傲的京城人却不怎么喜欢,这样的大人物,福泽岂能让小小的一个县城给占尽?完全就说不通嘛!

于是,各种极尽绚烂的称号纷纷被冠在刘同寿头上,大浪淘沙之下,最后剩下了一个最受欢迎的——大明第一国师!

在明廷的规制中,没有国师这个称号,不过,反正只是个称呼,谁又会计较那么多呢?当消息传进宫廷后,皇帝也是龙颜大悦,御笔一挥,顺应民意的封了块牌匾给刘同寿。

皇上都认可了,谁还不服?自是皆大欢喜。

有了这个称号,道家协会自然更加兴旺了,佛门也产生了动摇,禅宗成为第一个主动并入道门的佛教宗派。其实,禅宗本来就是华夏的传承,其传承的是chūn秋百家的纵横家一脉的衣钵,故而长于辩难,jīng于此道者,就算遇上当世大儒,口舌上也占到便宜。

这个说法是刘同寿提出来的,他拿不出证据,不过,只要想想后世的阿三就知道了,创立佛教的他们,有这种机辩的智慧吗?苦修和瑜伽,才是他们的本行。

禅宗之后,佛教八派中,另外几个由中土人创建的宗派——华严、净土、贤首、天台、律宗,纷纷派遣门下弟子入京,向道家协会,以及刘同寿示好。一时间,虽扭扭捏捏的不肯就范,但只要再加把力。应该就能拿下了。

只有印度本土味极浓,由西行归来的玄奘创立的法相宗;以及和印度联系紧密,在两地都有传承的三论宗;以及异族最为推崇,又被称为黄教的密宗;毫不动摇。意图顽抗到底。

见是这样,刘同寿毫不迟疑,直接将早就酝酿好的重磅炸弹抛出,将佛宗各派炸了个人仰马翻,外焦里嫩。

他没用权势压人,权势见效快,但对人心的影响却没什么效率。可能还会产生反效果,这次,他用的依然是舆论攻势。

那是一本书,名字叫:东游记!

创意出自刘同寿,动笔的却依然是吴承恩。后者在听过大纲之后表示,这个题材很对他的胃口,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

刘同寿自是窃笑不已,当然是量身定做了。除了方向反了之外,其他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就是取经的人换了一下,取经的方向和对象也都换了。

取经的和尚叫达摩。因为西方贫瘠,人xìng恶劣,故而他从印度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在中土求得正果,创立禅宗。并以此反哺了原始佛教,使其有了长足的进步。

严格来说,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此外,闹天宫的猴子也是有的,只是这次它闹的不是凌霄宝典。而是西方净土。如来佛祖则趴在桌子底下,喊出了那经典的一嗓子:快请玉皇大帝……当然,这猴子是中土的,因为它是女娲娘娘的石头么。

东游记的问世,给了佛教种种一击,摇摆中的五派彻底打消了观望的念头。望风影从。依然不肯就范的三派,则变成了人人喊打的邪教,与白莲教并列,成为了四大邪宗,从此只能转入地下发展,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魔门。

于是,宗教战争告一段落,一个崭新的道教出现在世人面前,打着皇帝和国师的名号,蓬勃发展起来。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