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圣人之仁 > 第三十章 怀恨在心

圣人之仁 第三十章 怀恨在心

作者:平江夜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7: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这一夜过得实在是太漫长了。

仅仅几个时辰,大汉帝国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局面。此时一堆问题摆在王政君和众公卿面前亟待解决:日出之后的祫祭大典要不要正常举行?如果正常举行,那么皇帝陛下的死讯何时宣布,何时举行国丧。祫祭大典上由谁代替皇帝祭天告地?倘若不举行,那该如何面对几日前已经齐聚长安的各国使团及北方游牧势力代表?

一夜的时间终于讨论出了解决方案,祫祭大典继续举行,由宰衡王莽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大典之后,宣布平帝驾崩之事,全国举丧,立新君即位,大赦天下。

俗话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句话对于已经54岁的王莽来说更是如此。所有人都听到了皇帝临终前的控诉,并指派了王莽、孔光、刘歆、匡咸为辅政大臣,然而在商议新君人选的时候,却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是王莽和刘歆,主张立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年仅两岁的婴儿为皇太子,一派是匡咸,主张立中山王刘成都为皇帝,剩了个孔光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匡咸见孔光举棋不定,不由得有些焦急,忍不住大声催促道:“大司徒何故如此迁延?当初孝哀皇帝驾崩之时,是你主张立中山王为帝,并以《尚书》之言警示众人,言商王无子,兄终弟相继。如何今日却如此举棋不定?且楚孝王曾孙年仅两岁,宰衡心中所想,君岂不知!”

王舜上前一步:“匡太常,不要以为陛下临终委你为辅政大臣便可恣意妄为,你可不要忘了,在这个殿内,随便拎出一个人来,都比你官阶要高得多。再者,昔日孝成皇帝曾有言:中山王即位,他将以何身份配飨太庙!如今先帝尸骨未寒,你便如此兴风作浪,所欲何为!况且大司徒乃三朝老臣,德高望重,所选所推皆为国着想,哪里由得你在此以下犯上,大放厥词!”

孔光的老脸一下子僵住了。王舜说的没错。当年汉成帝健在时,也没有子嗣。有一次跟几个大臣商议立太子之事,时任御史大夫的孔光就提议立中山王刘兴为皇太子,结果惹得汉成帝一脸不高兴,后来成帝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刘欣即位后还特意因这事冷落了自己不少时日,如今王舜旧事重提,这结果不是明摆着了?

想到这里,孔光也不得不说道:“启禀太皇太后,老臣以为,太保之言有理。昔者,孝成皇帝曾言明此事,如今往事重现,老臣愿意附议宰衡的提议,以楚孝王曾孙为太子,请太皇太后圣裁。”

“你!老司徒啊,你对得起先帝对你们孔家的龙眷之恩吗?你对得起世袭的褒成君称号吗?你对得起烈君对你的栽培吗?”匡咸被孔光气得说不出话来,此时的他,真想跑过去把孔光按在地上暴打一顿,真是个软弱的老东西!

孔光闻言,赧然不语。

王莽见场面有些僵,出来打圆场道:“匡太常,孔司徒乃是三朝元老,所谋之事必定为国为民,太常可不要妄加揣测。再者,不立中山王确系孝成皇帝金口玉言,只是当时太常还在匡丞相庇佑之下,不知此事,也不为过也。”

杜吴站在后面听着这几位帝国的实际掌权者言语交锋,感觉到一阵阵寒意袭来。这个朝廷,既看等级,还看资历,像自己这种无水之萍无根之木,根本不可能讨得一丝便宜。匡咸想必也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拉杜吴出来站队,况且即便拉了杜吴出来,他的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好在日出之前,终于敲定了所有的流程。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