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圣人之仁 > 第廿二章 谢家宝树

圣人之仁 第廿二章 谢家宝树

作者:平江夜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7: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避不过去了,杜吴想着。

“回老大人的话。杜吴在大司马府已近六年,授课风格老大人应该略有耳闻。杜某不擅长咬文嚼字的学问典籍,倒是对各种故事颇为熟稔,这也是杜某的课为众多弟子喜爱的原因。前日未央宫为陛下讲学,陛下忽然对战争兴趣颇浓,杜某便给陛下杜撰了个故事,是关于中原王朝如何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陛下听闻之后,龙颜大悦,连连催促杜某后面的情节发展,杜某口不择言,顺势就讲到了杯酒释兵权。这便是事情经过。”

王莽静静地坐在几案前看着杜吴绘声绘色的表演,他很清楚这是杜吴的托词。

“先生果然好口才,若是生在春秋时期,怕是不在苏秦张仪之下吧?”

“老大人过誉了,杜某愧不敢当。”

“先生勿要过谦。老夫认识先生一年了,从最初的四言定长平,到后来的儒道兵典故信手拈来,先生绝对是有媲美苏张二人的实力的。昨日听陛下讲起了先生的故事,老夫是彻夜难眠啊。”

杜吴略施一礼:“杜某不才,愿意为老大人排忧解难。宰衡所虑者,不在杜吴,而在朝堂上的悠悠众口之间。杜吴者,朝廷一小吏也,秩不过六百石,且每日早晚出入于大司马府,百官皆知杜吴乃宰衡入幕之宾,宰衡宾客之言,即为宰衡之意。所以,百官会以为宰衡有隐退之意。此其一也。

再者,陛下尚未束发,虽贵为天子,然行事风格颇有孩童之气,百官皆知。以一孩童之言令满朝风闻奏事,自大汉建国起未曾听闻,因此,宰衡不必为此忧愁。此其二也。”说罢,垂手拱立一旁。

王莽有些发愣。今天的杜吴有些过于反常,反常到好像变了一个人。以前的杜吴做事谨小慎微,生怕给自己带来麻烦,然而今日在完全劣势的境地居然凭借着如簧的巧舌反客为主,这着实让人有些不解。不过刚才杜吴所讲也并非没有道理,甚至于还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契机,只是用来做什么还不知道,但是直觉告诉他,契机来了。

“果然是四言定长平的先生,好一个入幕之宾,先生果然好口舌。那么老夫也想请教先生,当下该当如何呢?”

“这要看老大人之志了。”杜吴走上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王莽,此时的他,正在等待着这个世上最有权势的一个人的回答,而这个回答,可能会改变自己和很多人的一生。

王莽被杜吴盯着看了一眼,突然感觉心里有些毛毛的。他为什么这样看着自己,难道他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吗?我该不该说出来,还是敷衍过去?倘若敷衍过去,日后错失了这样一个人才,或者此人投靠了对手,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是明说,他会理解吗?还是照旧叛逃对手,成为自己最大的麻烦?王莽思忖着,忽然觉得心里有些烦乱,正在此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何人!”王莽喝了一声,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禀老大人,宫里来了消息,请杜博士入宫见驾。”老管家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杜吴满含深意地看了王莽一眼:“大汉就像一辆满载的马车,而能驾驭这辆马车的驭手,目前仅有宰衡一人而已。请老大人慢慢思量,杜某告退。”说罢,跨步向门外走去。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