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融合电脑,我能操纵亿万太空战舰 > 第五十一章 核聚变飞船

第(1/3)页

提高Q值的意义无需多言,这是核聚变反应堆产出能量的基础。这一方面,陈岳通过更多的降低能耗、提升控制精准度、核聚变的完全度、提升设备精度等几个大的方面来展开研究。

其中每一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的研究项目。而每一个项目又会由一个或者多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研究。

仅仅这一个研究方向,便牵扯到了数百个大型研究机构。这些大型研究机构,又牵扯到了更多的上游的机械厂、发电厂、铸造厂、冶金厂、芯片厂、运输线路等等。

这样庞大的工程,如果不是陈岳这种模式,换做人类文明来做,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的损耗。

提升点火时间长度的研究同样重要。它涉及到核聚变反应堆的稳定性。陈岳可不希望某一天,自己乘坐的一艘飞船聚变着聚变着,然后忽然间熄了火,再也打不着了。

在星系环境内还好一点,毕竟这里能较为容易得获取到补给。如果在星系之外的恒星际空间里,那里可能周边数光年范围都没有一丁点宏观物质,到那种情况才算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走投无路了。

这一点主要通过更先进的锂合金材料,以及氚自持技术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研究来进行提升。这同样涉及到了众多研究机构。

整体装机容量这一点涉及到反应堆的规模。很显然,越大的飞船需要的整体容量越高。

小型化方面就不用说了,就像此刻陈岳所造的这座占地数百万平米的核聚变电站,多大的飞船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空间啊。

这四个研究方向牵扯到了目前陈岳科技体系的方方面面,陈岳必须要统合整个科学体系,一同发力,同步推进,才能最终推动研究的进展。

以整个木星系统所有规模以上卫星为资源来源,陈岳竭尽全力的推动着科学这辆沉重的大车缓慢前进。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在开始研究的第七十年的时候,第二座具备实用价值的核聚变发电站投产运行,开始并网发电。

比起第一座核聚变电站,它的占地面积小了一半,能量产出则高出了足足十倍,能耗则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当前阶段,核聚变电站相比起核裂变电站来说,还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它的整体效率,大约和普通的火力发电站持平。

但仍旧是那句话,火力发电站的上限便在这里,技术再高都无法突破极限。聚变发电站现在水平虽然和你持平,但上限不知道高了几千万倍。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