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血色汉末 > 第十九章 转危为安

血色汉末 第十九章 转危为安

作者:王元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5:5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公元174年,汉灵帝加元服后改的第二个年号熹平,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在这一年中,风雨飘摇的大汉朝堂一如既往的混乱,就连三公之位也在走马观花的不停变化着。

正月丁丑,司空宗俱薨,光禄勋杨赐为司空,三月太尉李咸免,五月以司隶校尉段颎为太尉,六月北海地震,司空杨赐免,太常颍川唐珍为司空。

不过虽然着大汉最高官职的大员们都更换了一茬,但面对缺乏决断能力的少年天子而言一切皆惘然,就如百姓家的小孩,少年天子只会将权利都交给最亲近之人。

而这些人中最胜者莫过于北迎新帝有功,进为列侯的曹节以及王甫、郑飒等中常侍。

有了天子的纵容,这些被宠幸的中官权力之大,可用权倾朝野来形容,最能体现的莫过于去岁熹平元年,幽居于南宫云台的窦太后忧思成疾,不治辞世后,居然被中官以衣车载尸,置于城南市舍之中,根本不让她进入孝桓皇帝的陵寝,配食先帝。

堂堂大汉太后皆能被中官如此对待,民间如何当可想象,朝堂混沌,有志之士不能一展抱负,随之不免很多人都遁入深山结庐为伴,不再理世间纷扰,而在大汉千万山林中这扬州境内的天柱山无疑是众多隐士钟爱的地方之一。

天柱山自古就是道家修道之地,被道家列为第十四洞府、五十七福地,山中各峰都居住着修道之人。

左慈自幼就在着天柱山修道,后因潜心研制丹药,其更是搬入深山于一处小湖旁结庐而居,那里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湖如明镜。蓝天白云,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湖水荡漾,波光粼粼,迎着湖水左慈便将这炼丹之地取名“炼丹湖”。

清晨,一缕阳光照入谷中干净整洁的茅屋内,狭小的茅屋里整齐的摆放着几个书架,架子上错落有致的砌着很多书简。

房间正中的矮几上,一个小小的香炉此刻还在徐徐冒着青烟,悠悠的清香,借着晨光似乎给整间屋里带来丝丝淡雅之气,虽然如今已入三伏天,但这这炼丹湖中任然温暖如春。

“嗯、、、、”突然间,屋里唯一的一张床榻上传来了一声淡淡的**之声,打破了屋中的宁静和美好。

躺在床榻上是一个面容消瘦的孩子,孩子看上去大约七八岁的样子,一脸惨白的模样,看着就让人心疼不已,而他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昏迷小半年的姜麒。

当日姜麒在左慈的陪护下一路南下穿州过县,走走停停一个多月才赶到位于扬州郡境内,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

进山之后左慈没有半点停歇,当即日夜不休的翻阅古籍,从中挑选药方为爱徒更换汤药,为了就是爱徒,他甚至不耻下问求助道友,就是希望能早日将姜麒治愈。

但事与愿违,不管左慈如何施药,昏迷的姜麒就是未见半点好转,不过还好就在左慈束手无策的时候,姜麒一直发着的低热却神奇般的消失了,不过也仅此而已,虽然一切机能以与正常人无疑,可姜麒却任然一直昏睡不醒,让其甚是糊涂。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