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九十三章 离去和归来的人(一更)

第(1/3)页

历史是个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有人离去,就有人归来。

万安灰溜溜的出京回乡了。同时,有三个人返回了京城。

第一位是敢在廷杖时对锦衣卫发动无耻偷袭;无缘无故敢把镇守太监吊起来打一顿;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王恕。

弘治帝任命他为吏部尚书。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是天下最肥的缺,同时也是天下最得罪人的缺。

朝廷人事大权尽在我手。想索取贿赂,都不用开口。只要别人排着队来送礼时,自己别拒绝就成了。

但大明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安排了甲,就要亏待了乙。升了丙,丁原地不动就要心生怨恨。

故吏部尚书又是个非常得罪人的职位。

弘治帝知人善任。王恕有两大特点,一是清廉,二是不怕得罪人。

两京十二部,惟有一王恕。这顺口溜可不是白喊的。

第二位是敢在汪直得势时,跟他唱对台戏的马文升。

老马成化十一年就是兵部侍郎了,资历颇深。他平盗乱、御鞑靼、治辽东,政绩斐然。

可惜,他是个驴脾气,跟十七八岁就大权在握的汪直不对付。

应该这么说。汪直是头小倔驴,马文升是头老倔驴。ap.

二驴不可关一棚。

汪直甚至发出了「朝堂之上,我与马文升只能存一」的怒吼。

最终老倔驴输给了小倔驴。马文升被贬。

当然,汪直是有一定政治操守和底线的。且虽是政敌,汪直却很欣赏马文升的为人。

马文升失势后,汪直不但没搞赶尽杀绝那一套。还放话给手下的太监们:「谁为难马公,我杀谁的脑袋」。

弘治帝启用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发挥他的军事特长。

第三个人,是谪官泰安的刘大夏。

他进京,倒不是担任京官。而是办理履任手续,前往广东担任布政使。

广东匪乱近两年十分猖獗。刘大夏以前在兵部职方司当过郎中。有军事才能,也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弘治帝派他去安定广东。

这三个人,日后会成为中兴名臣——「弘治三君子」。

内阁方面,弘治帝也进行了洗牌。他把「棉花阁老」刘吉推到了前台,担任首辅。当挨骂的替身。

另外让两个人入阁。刘健担任次辅,徐浦担任阁员。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