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 第320章:你真的懂什么是网络小说吗?(求订阅)

第(1/3)页

这句名言一出,一下子就让全场一众学子沸腾起来。

“悟空传,好经典。”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

不只是现场。

直播间内,这一句一出,更是掀起了无数人的热潮。

“当年我就是看了悟空传,然后才看的网文。”

“我也是,哪怕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这句话。”

“今何在,悟空传……这已经是一个传奇。”

网络文学为什么值得研究。

倒不是现在研究出了多少的文学价值。

光是能引起这么多人追读,这已经是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陈扬也是点点头。

说起来,他也受到过悟空传的影响。

只是当年他看悟空传的时候,当时还不知道悟空传是网络。

等他知道之后。

今何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相信大家对于这句话一定很熟悉,这样的经典的句子,我们可以说,在传统纸质书籍当中,我们很难看到。不是大家天赋不够,也不是大家的才华限制,他就是因为载体的不一样。”

“载体的不一样,这也让作者写出了与之传统纸质作品不一样的句子。或许,连他们当时在写这一些句子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些句子会这么经典,甚至十几年后,大家仍能提起。”

陈扬并不是天生做理论研究的。

但写得网文多了,看得网文多了,本身他对于网文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见解。

或者也不是什么见解。

他就是将自己对于网文的看法说出来而已。

“网络这种全新的载体,让一众写作者们在网上畅所欲言。他们不被传统所束缚,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于是,自然而然,他们就与传统纸质写作区别了开来。这就像当时竹简上写字一样,因为竹简携带的不方便,所以大家在竹简上写作,必然希望用最少的文字,记录最多的知识。于是,道德经,论语……就这般出现了。如果换一个载体,换成网络。我想,道德经可能不是5000字,他会是5万字,50万字,甚至是500万字。”

说到这里。

有善于思考的学子举手提问:“陈扬老师,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代表网络写作随心所欲,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这样一来文字不够凝炼,也会太过于小白。”

“理论上来说,会的。”

“那这样的小白文是否会比不上传统经典作品?”

“这个怎么说呢,文学这东西非常不好比较。因为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就如唐诗宋词一样,唐诗显然比之宋词更为凝练,但拿宋词去比较唐诗,认为宋词比不上唐诗,这也不是一件比较公平的比试。”

“随后还有元曲,明清……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时间往靠近我们,词句越不凝练,这是时代的发展。但并不代表明清比不上元曲,元曲比不上宋词,宋词比不上唐诗。相反,太过于凝练,反而会阻碍文学的传播。比如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唐诗宋词,但他看得懂网络。”

“再比如《春秋》这一部史书。因为这部史书写得太过于凝练,往往几个字就代表着一件很大的历史事件。可这样的史书,很多人直接就看不懂。后来就有人给春秋做解释,于是就有了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光是凝练这个标准,并不能评价文学高低。”

当然。

文学评论本身上就不是物理化学一样的有公式。

一千个读者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评价又不一样。

“其实这里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鄙视链,比如写诗歌的看不上写的,写的看不上写散文的,写散文的看不上写其他的……而网络文学,恰好是在鄙视链最低端。但实话实说,文学类型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写的好的作品,他就是好的文学作品。”

陈扬是写网文的。

同样。

他在很多时候,都在做很多提高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事。

虽说此前网络文学在市场上赢得了大众。

但。

其实很多人内心里面,仍并不是看得起网络文学。

陈扬知道。

这需要时间。

不过。

既然陈扬在做网络文学的研究,那他便要扭转大家对于网络文学错误的看法。

此前陈扬讲的载体,只是其中之一。

接着。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