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现言 >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 第95章 天纵奇才(第二更)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95章 天纵奇才(第二更)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7:5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第95章 天纵奇才(第二更)

只听张一凡对他们解释道:“朝廷发放俸禄,好像是用大明宝钞来发了吧?或者其他也行,比如说银子发放。就比如说,一个县官的月俸禄是一百贯……”

一听这话,朱棣当即打断道:“这不可能!”

“嗯,文武官员的俸禄,我都有仔细算过,够他们吃喝的。”朱元璋听了,也是解释了一下,避免张一凡说得太夸张了。

他这话,确实是真的。大明朝的官员俸禄,他确实是算过的。但是,其实他没算全,所以洪武朝的官员都穷。

张一凡听了,便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我是说如果,一百贯够多了吧?但是,如果不注重这个钱,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就是一百贯只能买到原本一贯钱才能买到的东西,就等于县官的俸禄明面上还是一百贯,其实就只有一贯了。那他要想活下去,就只能去贪,要不然饿死。当所有县官都这么做的时候,国家还能稳定么?”

“你这话也太夸张了一些。”朱标听了,摇摇头说道,“现实不可能有的!”

张一凡一听,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回答朱标道:“如果想印钱就印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到时候这个大明宝钞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太多了,已经不能成为货物的等价物。谁也不想要,你要杀头,那他们宁可以物换物。”

其中贬值的道理,他在之前已经解释了,此时只是说贬值的危害。

回完了朱标的话之后,张一凡又转头看向朱元璋道:“还有相反的可能,比如收税的时候,直接收实物会比较麻烦,还有损耗,还要存储运输等等,所以应该是会有一种趋势,就是在将来,可能全部用钱来折算,朝廷拿到钱之后也能去买需要的东西,会不会这样?”

于是,他便问张一凡道:“一凡啊,就这个大明宝钞来说,你是怎么个看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是思考了下,然后才说道:“你帮着老四对付倭寇之余,也要做一些学问。我很好奇,你还能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学问。回头遇到一些事情,我也能找你商量下。”

“那好,问题来了!”张一凡一听,便对朱元璋说道,“比如现在,是一石粮食一贯钱,那就定下了一个百姓交一贯的税。比如啊,我这是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后,钱更值钱了,变成了一石五斗才能卖一贯钱,那朝廷还是收一贯钱的税,是不是等于变相提高了赋税,百姓有可能负担不起,然后民不聊生?”

此时张一凡就是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以其方便性来说,朱元璋也不傻,表情严肃地点头说道:“是有可能!”

说到这里,张一凡看到朱元璋在认真思考的样子,他便补上一句道:“如今是父皇在,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是要是大明江山传了五六个皇帝之后,还能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英明神武呢?那个时候,这个策略有问题的话,是不是可能会引发我刚才所说夸张的结果?”

张一凡却是听得苦逼了,没想到费尽了口舌之后,朱元璋竟然是给他加活,而不是可以悠哉地种田。

张一凡听了,便认真地回答道:“不可否认,大明宝钞用起来比金银铜钱要方便多了。而如今还是开国之初,大明宝钞的背后,其实是朝廷,是父皇的信誉。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大明宝钞失去信誉,也就是不能乱印钱。”

张一凡被点了驸马之后,按照习俗,就不能和朱镜静见面,也就不留他在宫里了。

就听朱元璋又对张一凡说道:“你观察地确实很仔细,还肯动脑子,竟然从简单的买卖中想到那么多东西。难怪镜静一直相信你比别人强!这样吧……”

朱棣听了一愣,回过神来,便没好气地说道:“对付倭寇?这也算是大礼包?”

其他几个皇子和张一凡其实没什么交情,客套了下之后就赶紧散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