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现言 >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 第272章 生产力提高的巨大影响

第(1/3)页

第272章 生产力提高的巨大影响

天地万物,分阴阳;大小事务,都有好坏。

这种道理,朱元璋没道理不懂。此时听张一凡说得认真,他便也严肃地说道:“一凡啊,有什么话就说,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只要涉及他自己建立这个国家的稳定与否,他就总是有最大的耐心。

对于这点,张一凡心中其实很清楚,因此,便认真地给朱元璋说道:“蒸汽机的出现,带来的好处就不多说了,坏处方面,第一是会让当前很多行业的百姓受到冲击,衣食无着。对于他们的困境,朝廷必须给予重视,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诚然,如今的大明,已在全国推广粮田归公分配法,能保证大部分人有退路。但是,儿臣举个例子,比如纤夫,船工这些,他们可能就不善于种田,或者说,他们户籍所在地的粮田过少,每个人分到的粮田不多,可能还是会挨饿等等。”

“总之,当原本因为可以干某种活谋生的人失去了这份生计,多少肯定是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冲击。儿臣认为朝廷最大的职责,就是减少对百姓不利方面的冲击。针对这些,可设立职业技术培训学堂,让他们去学堂上学一门手艺,如此便能重新有活干!”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标,便带着一丝惊喜问道:“就是类似香山县那边的,你以前做得那些?”

张一凡在香山县的时候,其实好多事情都有在起头,这是他有意为之,也是香山县迅猛发展客观需要更多熟练工的原因。

因此,听到朱标的话,张一凡便点点头回答道:“没错,我的意思是,以后朝廷在这方面要重视,从全国的角度上来考虑,统筹设立这种职业技术培训学堂!”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便又补充说道:“如今朝廷正在推行的全民读书识字,这是极好的,能极大地提高大明百姓选择不同职业的适应性,但是,目前这个全民读书识字才刚开始,并且是适龄儿童为主。大人这方面,却还是没有的。”

原本朱元璋就缺人才,并为之头疼;如今按照张一凡的建议,那方方面面的人才,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去那里找合适的人才来用,这是他第一时间考虑到的问题。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补充说道:“这个有点类似职业技术培训,事实上,当官也是一种职业不是?学堂里再教这些人怎么选拔人才,管理地方、朝廷企业等等,只要这么做了,也不用三年考一次,每年都考,那朝廷不就是有源源不断地可以当官的人才有了?”

听到这话,再听他举了例子一解释之后,朱元璋才做到了心中有数。

只听张一凡对朱元璋和朱标说道:“随着蒸汽机的推广,朝廷的税收也是可以逐步从农田上转移。对于商人,要进一步细分,比如分为生产商,贸易商等等,其中生产商又可细分到各行各业。对于不同的商人,朝廷要指定不同的税收制度来收取税收……”

听到这话,朱元璋倒也没有犹豫了,当即点头道:“如此甚好,所有国子监学生都得学会,然后出任全国各县教谕,倒也可以解一时之需。”

他在说着,朱元璋和朱标在认真听着。

而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重农抑商就是基本价值观。朱元璋也不例外,对于张一凡限制商人赚取利润,保护普通百姓的做法,他是很赞成的。

朱标:“……”

“嗯?”朱元璋一听,顿时有点意外,陷入了沉思。

眼前这两个人,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和第二代皇帝。在他们两代皇帝执政的时期,如果能把刚才所说这些都形成制度执行下去,那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套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如果是原本那套四书五经的科举方式来选拔做官方式,那是绝对不可能适合这种生产关系变化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