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 第三十一章 西路伏击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第三十一章 西路伏击

作者:狼太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5:3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王进率领队伍在罗敷河畔冲杀华阴县城的官兵时。从华州城杀奔少华山的朝廷官兵同样不太安宁。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汇总而言,也是一支乌合之众。

围剿大军超过了两千人,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分为两个营的地方禁军,三百地方厢军,三百刘家牵头组建的辎重兵,以及凭私交请来的强援。

整整四百人,一个边军精骑营。

(北宋骑兵编制一个营是四百人,而少华山一个营为五百,是王进为了方便统计,编制跟步兵相同)

不管怎么说,这支围剿大军规模不小,是华州及周边绝无仅有的。可见官府动真格,毕其功于一役。

有利就有弊,构成人员复杂。

地方厢军,私人辎重兵一个是守卫,一个是伙夫,人微言轻。可是陕北边军和地方禁军不是省油的灯。表面上相处融洽,实际上不同属,多有矛盾。

边军精锐认为内地禁军承平日久,战斗力低下。驻扎在各处的禁军却不服气,觉得边军眼高于顶。认为驻扎的地方不同,换成是他们也能保家卫国。

除了这个理念不同,还有宋朝的官制乱七八糟,不知所谓。地方与边军,西军各有称呼,时间久了产生距离感。双方谁也瞧不起谁,矛盾尖锐得很。

而围剿大军同样面临这种窘境。

从刘家把边军精锐请到华州的时候,双方为了军队主导权就有些不睦,最终边军精锐只是来助拳,剿匪大军由华州兵马都监率领,只是外人不清楚。

二月二,华州官府就急不可耐地出兵。

边军精锐正月下旬才赶到华州,两支队伍根本没有磨合好,边军将领极力劝阻,怎么着也得要训练月余,待到阳春三月,冰雪融化后方可行动。只是这个提议又没有被采纳,大军执意出城剿匪。

“李都监,我才从刘家人那里得知华阴县城也出兵。”边军将领有些焦急和愤怒地找到领军都监李虎。

这条八尺大汉名叫辛从忠,是名沙场宿将,碍于刘家老爷子的面子,答应邀请率数百骑兵相助。只是来到华州,走到哪都是满满的恶意,就如这次围剿大军东西夹击的计划,他这个客军军官不知情。

当意外得知后,喜怒不形于色的他也有些恼怒了:“一群土兵和江湖草莽,战斗力低下,恐有危险。我认为赶紧派出所有的骑兵震慑少华山强人。顺便接应华阴县的队伍,使得双方安全会师。不仅协助封锁周边,还可以让江湖人士带队攻山。”

这个建议的确是非常不错的,采纳实施,少华处境变得微妙,王进趁机消灭一路军马也会有波澜。

奈何,辛从忠怒气冲冲,态度不善。

华州兵马都监李虎又听到“战斗力低下”这种侮辱性的字眼,心中甚感恼怒,大骂就你边军能耐呗。

当然,这位都监大人心里骂归骂,脸上却笑意盎然:“辛将军,你远道而来不清楚少华山的情况啊!这群强人饭都吃不饱,穷的叮当响,衣甲不全。又经历寒冬的洗礼,他们哪来的能耐主动下山?依某观之,这群草寇只会瑟瑟发抖地窝在山上。”

李都监胸脯拍得震天响,就差说官府没有派大军围剿,是因为这些家伙太穷了,剿灭肯定得赔本。

辛从忠又看到对方这副自大的模样,很想上前甩几个大嘴巴子让对方清醒清醒,可最终硬是忍住了。就事论事,苦口婆心的劝说:“都监大人,可别忘了,两个月前,双横岭钱家被灭。据传掳掠走了不少钱粮,精壮甚多,我们不能轻视敌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