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岁月流歌 > 第九十二章 风吹稻花(三)

岁月流歌 第九十二章 风吹稻花(三)

作者:淮上文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6:0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阿公阿婆,快快插禾”。

在皖西乡村,又被叫做“广东好过,广东好过”。

每年春天,每当布谷鸟的叫声遍地响起的时候,农民伯伯浸泡稻种春耕播种的季节就回来了。

而在红石湾这样的产茶山区,如果不是春雨绵绵,也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采茶时节。

孙师傅的退休,对于王世川来说是个巨大损失。

卫兰又不肯丢下茶园里的牲口重操旧业,帮他进城卖茶。所以茶厂和县城的茶货店,他已经很难两头兼顾了。

只能痛下决心,回到晏冲老家,请了老表家的两位表侄女代为看店。

东家不在店里,为了提高两位新伙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她俩的薪酬采取卖货提成的方式进行结算。

多买多得、少卖少得、没有营业额就没有报酬。

王世川把联产承包制的那套办法,移植到自己的门店管理上来了。

红石湾瓜片绿茶去年的经营模式,是统一品牌包装,分散采摘、分散炒制、分散销售。

这有点像营销学上所说的OEM(代工)模式,就像孙师傅当初预测的那样,使用“红石湾”牌注册商标的大小茶坊,如今都成红石湾茶厂的分车间了。

王世川作为商标品牌的拥有人,虽然可以坐着收钱,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很多熟客反馈过来的意见是,如今市面上的红石湾绿茶,同样的商标、包装、价格,口感和品相都不一样了。

他们感觉受到了欺骗,红石湾茶厂在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坑蒙客户。

虽然只是零星的个案,对于绝大多数外行的茶客来说,也根本就分辨不出其中的区别,但是王世川已经知道其中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不同的炒茶师傅,手法和火候的掌握总有区别,炒出绿茶的品味自然也就不同。就像一盘红烧肉,不同的大厨会烹饪出不同的味道,二者是一样的道理。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万一将来在市面上流传开,砸掉的不仅是自家的招牌,整个红石湾茶区都会受到连累。

尤其是三里街的茶货店开张之后,假如一个店里售卖的绿茶,如果泡出来两种味道,那可就闹笑话了。

王世川和田科长商量,他也觉得坐收品牌红利的老路子不能再走下去。绿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家的招牌自己不去维护,最终会使原本的高端绿茶变成大路货。

于是在新的茶季到来之前的半个月里,王世川挨户走访了红石湾、柳冲大队的各家茶户,告知人们从今年开始不再收取商标使用费了。凡是需要红石湾茶厂帮助销售的茶农,从今往后必须要做到统一炒制、统一储存、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这也是红石湾绿茶产业,前些年刚起步时的老路子。

王世川没有收回“红石湾”这个绿茶商标的使用权,他知道这样做除了得罪人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但他也有个条件,所有本地茶农今后自产自销各家绿茶的时候,生产厂家不能再印上“红石湾茶厂”了。

老乡们欣然同意,免费共享“红石湾”这个绿茶品牌,每年能省去一笔不小的开销,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包装袋上的生产厂家,没有几个买茶人会在意这个信息。柳冲、张冲、谢湾茶厂之类,还不是随便写嘛。

那个时候的王世川,也没有多少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更没有垄断本土绿茶市场这样的野心。

他是个知足常乐的人,还是小富即安的农民思维。

这几年来干出的这些个大事,很多时候都是外部环境胁迫的结果。

所以只要自家茶厂生产的绿茶品质能够统一,县城茶货店的绿茶货源能有保证,别家茶厂的质量问题不会算在他的头上,就已足矣。

不过这样一来,王世川和他的茶货店,从此以后只会销售自家茶厂生产的绿茶了。

他的这种思路,其实就是后来所说的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