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岁月流歌 > 第七十七章 山乡巨变(八)

岁月流歌 第七十七章 山乡巨变(八)

作者:淮上文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6:0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与平原和丘陵地带相比,山区的土层浅,筑路材料的采集和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所以红石湾到柳冲的这段路基,沿着原来电线杆的进山路线,两个大队的两百多名社员相向施工,半个月的时间就贯通了。

主体工程是能够容纳两台拖拉机并排行走的砂石路面,以及道路两边的排水沟渠。

另外还有三座穿越山间峡谷的石头桥,全部用一丈多长的条石垒砌而成。

大山里的男人们可能不会别的手艺,但十有**都是无师自通的石匠。

钢钎、铁凿沿着山体一通乒乒乓乓,巨大粗糙的青石条料就从旁边的崖体上一块块脱落了下来。

十几个壮汉两人一组哼着劳动号子,颤颤巍巍的抬到了桥墩上面。

最长的一座石桥,正好架在红石湾大队和柳冲大队的界河上,也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山谷溪涧。

原来溪面上的木桥不知是何年何人所建,年久失修摇摇欲坠,连一条水牛的重量都承受不住了。

这座桥耗费了大伙一个星期的时间,足足用掉了两百多块条石。

开采石块、运送石条劳动的强度,在所有的施工里面是最高的,也令王世川不由想起了前些年“淠史航”水利枢纽大会战的时候。

这座四孔石桥所在峡谷的尽头,就是高耸入云的青崖山了。

初冬时节水落石出,无数岁月累积下来的大小卵石全都裸露在灿烂的阳光下,与远方青黛色的连绵群山交相辉映,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这段路线后来也成为红石湾景区的一部分,高等级的柏油公路修进来之前,这里最适合野游。

三两户人家在暮春的时候自驾或包车前来,找一户口耳相传的民宿住下。

然后带着孩子们去山上采摘迟开的映山红,在溪水潺潺的峡谷里寻找别山玉,或者对着清澈见底的一潭清水发半天呆,看着幼小的娃娃鱼们在其中自由的游弋着。

第二天再去攀爬青崖山,购买些野生石斛、红灯笼泡椒之类的山货,在青山和夕阳的伴送下,结束周末两日自驾游的快活时光。

“两位老书记,给这座桥起个名字吧!”

石桥合拢这天,柳冲大队的老田支书和老车书记都在现场,众人将最后一块条石稳稳的放在了青石垒砌的桥墩上。

四下里庆贺石桥收官大吉的鞭炮声“噼噼啪啪”的响了起来,就像乡村人家盖房上梁的仪式一样。

王世川肩上搭着运石条的麻绳,挤过人群来到了老支书的跟前,跟他借火点烟,一边开心的建议道。

“老车,我看就叫红柳桥吧,虽然路先过我们柳冲,但是柳红桥听着有点别扭,呵呵。”

老田的胸前挂了一个哨子,像过去的生产队长一样,专门负责施工前沿的现场指挥。

老车书记负责总体的调度,包括伙食、工具、每天的施工进度,与公社的沟通之类,两位老伙计配合的很是默契。

“红柳桥,好名字!世川,过几天请老先生给我们题个字,刻一块石碑立在桥头上!”

老车书记感慨道,红石湾、红柳桥、鲜花坪到红石湾的鲜红路,全都是喜庆吉祥的颜色,看来山里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快到来啦。

“照,我家老父亲就喜欢别人跟他讨要墨宝,呵呵。”

王石川一口答应了下来,这时伙房那边传来了吃午饭打歇子(打歇子,江淮土话,中场休息的意思)的吆喝声,他赶紧跟在两位老支书的身后,随着人流向着河滩边上的露天食堂匆匆赶去。

大半天高强度的重体力劳动,每个人早已经饥肠辘辘了。

“王厂长,这路修好之后我们柳冲大队的茶农可就指望你啦!”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