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岁月流歌 > 第六十七章 茶道传承(四)

岁月流歌 第六十七章 茶道传承(四)

作者:淮上文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6:0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绿茶传统炒制技法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杀青。

度娘中关于绿茶杀青的解释是这样的,把摘下的茶草加高温翻炒,,抑制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

绿茶与发酵类的熟茶相比,例如黑茶、红茶、普洱茶等等,最大的区别,在于保持了原生的颜色。

这其中,主要的功劳就是杀青。

杀青不成功的绿茶,从色泽上就可以辨别出来。

市面上的绿茶,如果颜色暗淡不纯碎,不管是绿中透黑、绿中带黄,还是其他的伴生色,大体的原因可能有三种。

第一种是陈年的旧茶。绿茶喝的就是一个新鲜,隔年的陈茶虽然喝起来的口味更加苦涩厚重,但已经不是绿茶最本真的味道了。

这一点和熟茶、发酵茶正好相反,比如普洱茶,却是越陈越好。

第二种可能,是加入“绿色素”之类的添加剂了。。

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则是杀青没有到位,未能有效的阻断发酵。

这样的绿茶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名为绿茶,却兼有了红茶、黑茶的一些特质。

杀青对于需要塑形的大别山瓜片绿茶来讲,尤为重要。

瓜片茶在明清时期被称为“江北蜂翅”,意思是每一片茶叶的形状,就像小蜜蜂的翅膀一样。

这样的说法,带有很浓厚的文艺范。更通俗一点,就是甜瓜瓜片的形状。这种叫法,自从明朝的时候,也就有了。

瓜片绿茶的杀青工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学术上的名词叫做生锅和熟锅。

生锅的功能是蒸发水分,使叶片软化。

熟锅除了继续有杀青的目的,也是绿茶塑形最为关键的一步。把软化的叶片,煸炒成条形、瓜片或蜂翅的形状。

如果说生锅一般的新手还可以试试,那么熟锅就考验炒茶人的眼力和技法了。没有三年五载的刻苦磨砺,老茶师的悉心点拨,炒熟锅的细活是没法做的。很可能会把一锅的山珍,做成夹生饭了。

而王世川的茶商之路,目前面临的最大关口,就是给茶草杀青。

白天的时候,卫兰已经按照孙师傅的吩咐,采回了一大堆的茶树叶子。

尽管秋冬时节的茶草又老又硬不适合制茶了,但给王世川这样的新徒弟练手杀青还是可以的。

每天晚饭之后,或者是不能外出的雨雪天,红石湾茶厂的操作间里,绿茶炒青的课堂就开始了。

卫兰在灶下添火,孙师傅指导示范,王世川如临大敌,有时还会有一两个前来助阵观战的旁观者。

大成子和小旺孩,或者是他俩的堂姐毛丫头。

说实话,杀青对于平时炒个青菜都头疼的王世川来说,绝对不是个轻松活。

刚开始的时候,手中竹编的炒把就像是个顽皮的孩子一样,怎么都不听使唤。稍不注意,就把一大堆的叶片挑出了炒锅。

“滚过去,让我来炒!越老越龙涎(江淮土话,干事不利索的意思)了!”

卫兰实在看不下去了,放下烧火棍,把王世川推到了一边。自己按照孙师傅的指导有模有样的翻炒了起来,比王世川利索了百倍。

“师傅,今后还是让卫兰做你的徒弟吧。照我这架势,学十年也出不了师。呵呵。”

王世川尴尬的自嘲道,递给了孙师傅一根卷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