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岁月流歌 > 第二十九章 山区小学(三)

岁月流歌 第二十九章 山区小学(三)

作者:淮上文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6:0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小车老师和老吴、老张都被王校长的情绪感染了,带头鼓起了掌来。

王元初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他的演说。

“作为校长,我在这里也表个态,为自己订下两个目标!吴老师、张老师还有车老师可以做个见证!第一个目标,这学期我们五年级的三位同学全部考上公社的初中!你们三的文化课需要恶补,吃住最好都在学校!每天四趟几十里的山路,这时间都浪费在走路上了!晚上回去和你们父母商量商量,明早把铺盖带过来,备足一周的口粮和蔬菜,晚上在教室打地铺!油盐我负责供应,拾柴做饭你们自己动手!”

五年级的同学都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了,两男娃一女娃,孤零零的坐在人群的边上,正在认真听校长的演讲,显得安静而有礼貌。

能够坚持到小学快毕业也没有辍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很显然,这三位同学都是爱学习能吃苦的好苗子。考上三十里外的公社初中继续求学,也是他们当前最迫切的愿望。

但那个时候不像今天,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升初中也有一定比例淘汰率的。

小学的文化课考试不过关,就上不了中学。

这些年来,红石湾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把教学和读书当回事。

每届小升初公社联考都吃零蛋,也就在所难免了。

见老校长和他们说话,五年级的这三个娃很感意外,有点腼腆的相互笑笑,都热切的点起头来,算是回应了王元初的嘱托。

低年级同学很是羡慕的看着三位学长,一通不怀好意的哄笑了起来。

估计他们在嘀咕一个女生两个男生,晚间睡觉该怎么安排吧。

王老先生初来红石湾小学时,成子奶奶为他准备了一陶罐炼好的熟猪油,又委托老吴在当地收购了两百来斤的大米和苞谷、山芋之类的粗粮,所以才有为三个五年级娃们开小灶的底气。

一起做饭、一起用餐、一起劳动、一起学习,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在师范读书的时候,就深受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思想的影响。

垂暮之年重返小学校长的岗位,王元初老已经有点迫不及待,要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了。

“我的第二个目标,到下学期开学前,争取做到每个班级一间教室!每两位同学一张课桌!盖一间大厨房,多垒几口锅灶!同学们以后中午就不要大老远赶回家了,不管是蒸饭吃,还是给熟食加热,都会有地方!同学们,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刻苦学习,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好不好?”

“好!”

在所有师生热烈的呼应和掌声中,王元初结束了他的演讲。

不知是暖阳晒的,还是激动的,老先生满头满脸都是热气腾腾的汗珠,只好解开卡其布中山装的纽扣,从兜里掏出手帕很是窘迫的擦拭了起来。

“王校长!我们就两块黑板,五个年级,你看这课程该怎么安排?”

老吴是一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开始准备上课才发现黑板不够用了。

原来在教室,三个年级是循环使用黑板的,一年级上课,二三年级自习或体育课。

现在把课堂搬到露天下进行,吴老师不知道是否还用先前的老办法,所以特地征求领导的意见。

“这样吧,五年级一天六节文化课,语文、数学都由我来负责!一二三四年级半天文化课半天劳动课!去下边的峡谷里搬石头!吴老师,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安排啦!老张,小车!你俩不上课的时候也跟着一道!一定要注意孩子们上坡下坡的安全!校舍暑期开建,在这之前所需的石材我们自己尽量备好!”

王元初回寝室取来教材和粉笔,正好遇到老吴喊他,忙把老张和小车也招了过来,临时开了个碰头会。

“这个办法好!我们五十个学生每天六趟三百块卵石,一学期四个月120天就是三万六千块!造十间教室的石材都够了!”

老张教数学很会算计,筹建校舍的石材用量张口就来。

大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石材,峡谷里大小卵石经过千年万载流水的冲刷,全都没有了棱角,规整厚实,一块大卵石可以抵上两三块青砖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