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铁骑之虎啸狼骑 > 第二十九章 团练

铁骑之虎啸狼骑 第二十九章 团练

作者:江中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5: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如今的山神庙再也没有当初的破烂样儿,金壁辉煌宏伟高大自不必说。看看庙前面的宽大的广场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就知道,山神庙绝对是卧牛镇的仅次于书院的地带。现在的山神庙已经成了一个建筑群,正殿后面就是牛氏宗祠。再往后就是一排排巨大的仓廪,此时一串串的车辆正把粮食物资送进一座座仓房里。这些仓房都用围墙保护起来,正面是一排整齐的房舍,这是镇公所和团练校尉也就是牛天赐办公的地方。

另外还有几排是苍山县管理仓廪的官员办公住宿的地方。于县丞这几天就住在这里,负责仓廪储藏物资的事情。

于县丞此刻正带着几个书办仔细核对着送进仓库的物资数量。当他写完最后一笔,喝了一口水之后,看着广场上一队队的排着整齐的队伍进行操练青壮们,满意的点点头。

团练又称团练兵,土团。是由各州刺史统掌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其编制仿照大燕军制。按照大燕规制,地方组建团练,每一百五十户征兵十五人,马一匹,也就是十抽一的比例。团练春夏归农,秋冬追集,服役期间发给身粮酱菜。团练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即回乡耕种,团练和现代的民兵预备役有相似之处。

卧牛镇现有住户超过三千户,实际上已经超过苍山县城的规模。因此按制应组建三百人的团练。可是征招青壮的时候,报名的人太多了。除了保卫家乡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卧牛镇的团练兵待遇很高这个因素。在卧牛镇,一个团练兵的饷银养活一家人基本上够了。再加上官府的补贴,也就是前面说的身粮酱菜,一个团练兵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上几十亩好地或者两头耕牛,这对普通人家而言的确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本身卧牛镇就富足,青壮们的身体条件都很好,符合标准的人超出了预计。所以,牛天赐和手下一帮老兵们精挑细选之后留下三百在编团练兵,富余的一百多人实在是舍不得放弃。牛天赐只好把他们编成两队,把他们命名为叫做编余。编余平时随队操练,在编团练兵中因为训练未达标或者将来有战损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编余里补充。这样一来一是可以及时补充战损保持战力,二是在平时训练中可以起到督促在编团练兵刻苦训练的作用。编余的饷银只有团练兵的一半,也没有身粮酱菜可领,一个个眼珠子瞪的血红,盯着团练兵。就盼着他们出个差错,或是训练不达标,自己可以马上补上去。

有竞争就有动力,自打卧牛镇团练组建之后,那训练的热情如火如荼。大家都是差不了多少的棒小伙,谁也不可能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乎你强我要比你更强的意识深入人心。就连负责训练这批精壮的老兵们都不住的夸赞牛天赐这法子用得好,看看这些棒小伙一个个跟小老虎似的样子就让人喜欢。

之所以把团练兵的待遇定得这么高,是因为牛天赐要把这批人当成了种子来培养。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牛天赐就是要不断的在这些人头脑中灌输个人崇拜的理念,这支武装力量最终要成为只服从于牛天赐一人的力量。为此牛天赐除了提高待遇外,还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条例和战时缴获凭军功分配法,即战时军功越高的人,受到的奖励越高,得到的财富越多,这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所在。

当然,一支只为发财而战的军队必将会成为乌合之众。经过现代革命理论熏陶的牛天赐可是不会忘记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家宝的。卧牛镇的青壮全都识文断字,文化素质不低,这就意味着接受新生事物和理念的能力也很高。牛天赐从这些人中挑出头脑灵活,威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人,交给周孝贤专门进行相关的培训,这些人有个名称叫做军中教习。他们用的教材就是牛天赐自己编写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细则》,这个细则是经过周如海等多位大儒仔细推敲后确定的主要内容。其中心思想就是要让战士明白究竟为何而战,忠君的思想被弱化到可怕的地步,个人崇拜被提高到相当高度。牛天赐相信,这部细则在加以完善和修改就会成为一个政党的党章,不过在这个时代组建政党实在是太超前了。平等自由的理念还处在一颗刚入土的种子状态,再说现在提出这个理念实在是引火烧身。这对刚刚具备雏形的牛天赐势力集团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现在提出这个理念,别人不说第一个反对的就会是周孝贤。

周孝贤追随牛天赐可不是为了什么平等自由。一方面是因为哥俩感情深,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牛天赐的崇拜。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能执掌天下的人毕竟是少数,能当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就成了胸怀大志的人们的普遍共识。得遇明主,誓死追随,在这个年代还是主流观念。再加上周孝贤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对待牛天赐的新理念。就这样,牛天赐这个外来和尚念的经,经过周孝贤这个本土和尚的改良,变成了极具大燕特色的适合时代特征的政治理念,并以滔天之势迅速蔓延卧牛镇。以至于卧牛镇的老头老太太都学会了促膝谈心、调查研究、前后对比、循循善诱、关心有爱这些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往往能够把初来乍到卧牛镇的人说的泪流满面,哭着喊着要搬到卧牛镇来,为卧牛镇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改良后的方法效果好得出奇。就好像一个从不吃药的人,因为得病第一次吃药一样,效果绝对是杠杠的。那一个个小指导员分布在各处,把人们心中的那团火逐一点燃。这一团团火苗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熊熊火焰,火焰的核心就是牛天赐。三百人虽然不多,但是牛天赐相信假以时日,三百人会变成三千、三万、三十万、三百万最终会变成所有的人。天赐语重心长的对周孝贤说:“小贤,我们终于朝着我们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理念将传遍天下。”

说这句话的时候,牛天赐是站在卧牛山顶峰上,满天的朝霞染红了大片河山,周孝贤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大哥,雄心壮志喷薄而出。多年后在周孝贤写的《我站在伟人身后》这部自传中写到:“陛下幼年时,曾在卧牛山巅对孝贤说:这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圣人有云得民心者的天下。如今民心尽入朕之手中,这天下离朕不远矣。孝贤听陛下所言之后,心潮澎湃,几欲癫狂。从此后心甘情愿追随陛下左右。当时陛下此言一经出口,余只见红日高悬,万里江山如火如荼,空中风雷激荡,云卷如龙。陛下实乃真命天子也。”

后来周孝贤拿着自己的书,让已经改回名字的皇帝陛下燕辉看的时候,燕辉只是淡淡的看着他说了一句:“真恶心,不过朕喜欢。”这都是后话了,在此不必多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团练的纪律性和战斗力,使之尽快向着职业化军队发展。牛天赐借鉴了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制定了严格的军纪,规定了详细的各种军事技能的训练规范,把这些合在一起就成了卧牛镇团练操典。

这部操典一出,何尚就把它奉为经典,每天一丝不苟的按照操点要求组织老兵们训练新兵。何尚为了尽快让团练具备战斗力,费尽心思从北方军团的退役老兵中精挑细选的找来五十余位。当五十余位老兵列队站在广场上的时候,那散发出来的凛冽杀气,震慑得周围的人都不敢说话。牛天赐放眼一看老兵们就知道,这些人绝对不是普通的士兵。他问过何尚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出自北方军团镇北军斥候营。北方军团是大燕第一军,而镇北军又是北方军团第一军,也是历代统帅的亲军,说镇北军的斥候个个都是兵王那是一点都不过分。仅此一件事,天赐对何尚的能力就一百个放心了。

三百团练分成三旅,每旅两队,每队五火,每火十人。按制每旅设旅率一人、每队设队正一人、每火设火长一人。但卧牛镇团练各级军官都是双设。除了由老兵担任的各级军官固定不变之外,其他副职均由新兵担任,而且不固定。条件很简单,能打的优先。古往今来,军中都是强者为尊,想出人头地就看拳头硬不硬。所以卧牛镇团练的各级副职,都是从激烈对抗中脱颖而出的勇士。卧牛镇的百姓经常可以看到每到团练收操之前,广场上杀声震天。火与火之间,队与队之间,军官与军官之间展开激烈对抗。每天都有军官被顶替,每天都有新的军官上位。

激烈的个人对抗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组团对抗。这样一来,平时教授的战法阵型和临场组织指挥能力,都得到了迅速提高。用那些老兵的评判来说,这等选拔方式比皇家讲武堂的方式要高明得多。

在牛天赐办公的房间里,何尚正捧着一本册子絮絮叨叨的向牛天赐汇报近来团练的训练成果。

“校尉大人,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全体新兵均通过考核,无一人掉队。我团粮饷充足,全员士气旺盛,就差真刀实枪打上一仗了。校尉,不如我们拉出去看看能不能碰到那帮劫匪,一来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二来练兵。校尉以为如何?”

不上战场不见血的兵就不能算个合格兵,这个道理天赐十分清楚,但是他仔细琢磨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