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铁骑之虎啸狼骑 > 第十七章 卧牛村学

铁骑之虎啸狼骑 第十七章 卧牛村学

作者:江中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5: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这几天,苍山县的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卧牛村的村学建成了。要说一所村学建成了不是什么大事。离县城比较近的几个大村镇都有村学。县城里学馆、私塾也不少。还有苍山县的最高学府县学。和这些比起来,一个小小的卧牛村的村学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能够引起所有人注意的事情,必然有不同一般的地方。卧牛村的村学的确和一般的村学大不相同。

首先,这所村学是县尊大人亲自批准建立的。县尊大人还亲自引荐了几位苍山县比较有名的私塾先生,到卧牛村村学去教书。那些先生们从卧牛村回来之后,一个个兴奋得就像考上了进士一般。他们回家之后立刻关闭了私塾,携家带口急匆匆的搬去卧牛村。这样一来,跟着他们求学的童子们就面临没人教的局面。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怕耽误自己孩子的学业,急忙跟先生们打听他们搬去卧牛村的原因。先生们如实相告,原来卧牛村村学不仅规模大、条件好,更重要的是教书的先生居然是国子监的博士。这就好比现代的老少边穷地区,那些靠着代课老师撑门面的小学校,突然来了一位全国一流的特级教师一般令人震惊和兴奋。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不遗余力的。总想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盼着自家孩子有朝一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家长们岂能放过。他们带着希望跑到卧牛村去,然后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张纸回来,举着这张纸四处炫耀。我家孩子是卧牛村学的弟子啦,今后可以跟着名师求学啦。那骄傲的样子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进入卧牛村学,就能金榜题名一般。

和他们一样的家长大有人在,于是那一张张纸被大家借来传阅。只见纸上抬头印着“卧牛村学招生简章”几个大字,下面是卧牛村学的简介和招生细则。卧牛村学再大也不可能把全县的童子全招进学校,所以这次招生名额只有六十个。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机会难得,名额宝贵,家长们怎能不动心思。他们到处拉关系找门路,卧牛村学的大名也随着他们传遍苍山县。

卧牛村学与众不同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还没招学生先考老师。这个环节是由周如海亲自把关,挨个考较。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您请到别处去吧。不过即便没通过周如海考核的人,也死皮赖脸的要求留下。好在村学里的事务也不少,除了当先生之外。什么宿管、杂役之类的也需要人。所以,在卧牛村学如果你遇到一个挑水劈柴的,千万不要看不起人家。没准人家就是个秀才、童生呢。

这几天苍山县的秀才、童生、廪生等等这些读书人,走马灯似的往卧牛村跑。目的只有一个,想让自己成为卧牛村学的先生。

老话说得好,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教书育人是个苦差事,教好了是美事,教不好却是要砸饭碗的。可是这些读书人对卧牛村学趋之若鹜也是有原因的。他们都想得到周如海的指点,希望借助周如海的学识和人脉,为自己今后进学铺平道路。当然,其中也不乏单纯钦佩周如海学识,一心想跟随他追求学问最高境界的人。如此一来,卧牛村学不管教学成绩如何,至少在师资力量上就连县学也不能与之相比。

条件好、师资力量冠居全县之首的卧牛村学,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那就是有一位明星学员,县尊的弟子,大名鼎鼎的牛天赐。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们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聪明勇敢、前途无量的牛天赐成为同窗呢。十年同窗之谊,这关系铁铁的,到时候牛天赐只要对自家的孩子照顾一二,自家孩子的前程就有保证了。

综合以上三条之后,卧牛村学想不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都难,更何况这本来就是牛天赐计划好的事情。他要把卧牛村学当成自己培养人才和班底的摇篮。想想看,同窗加同乡,这样的班底忠诚度不是一般的高。当然,卧牛村学现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牛天赐的想法是要把卧牛村学办成一所门类齐全,能够培养各种人才的综合性学院。就类似于大燕的皇家讲武堂一样。到那时卧牛村学就应该叫做卧牛书院了。

培养人才是一方面,在牛天赐的计划里还要以卧牛村学为契机,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要知道在现代一所大学能养活多少人啊,可以提供多少就业机会呀。发展经济的基础是什么?培养消费市场呀。人多了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市场,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现在卧牛村学还没开学就吸引这么多人来卧牛村,这些人不吃不住不花钱吗?那是必须的,看看现在沿着卧牛村主街两旁那一溜拉开的摊子,就知道生意有多火爆了。

其实就算他不想花,牛天赐和周孝贤这哥俩也有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银子。卧牛村学是寄宿制的,住在村学里的学生吃住不能不给钱吧。再说牛天赐还有别的办法呢。

卧牛村学招六十人不假,但不是最大的容纳量。先生多呀,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干吧。于是牛天赐跟周如海商量之后,增加了二十个名额。这二十人是从全县富户里面挑选出来的。

牛天赐对全县情况不熟悉,但是于主簿,哦,现在应该叫于县丞了。于县丞对此可是门儿清。于是苍山县城里经常可以看到,于县丞领着牛天赐和周孝贤,走东家串西家,一张张印刷精美的特招函送到这些富户的手里。二十个名额绝对不能再多,多了就不值钱了。

牛天赐上辈子没干过教育,但是上过学呀。对择校生这个概念还是非常了解的。有了择校生,就意味着有了大把的资金和人脉可以利用。有需求就有市场,那些富户捧着得来不易的特招函,对于县丞和牛天赐感激涕零,百依百顺。要啥给啥,要多少银子都不带眨眼的。他们的孩子能够进入传说中的卧牛村学,对他们而言是天大的幸事。与此相比掏点银子就不算什么了。

大燕肃正七年九月,卧牛村学正式开始招收学子。这一天,整个卧牛村热闹非凡。从村学门口到村外的路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周如海一身青衫,威严的站在村学门口。在他两边站着村学的先生们,他们人人一袭青衫,那样子肃穆庄严。围在村学门口的人鸦雀无声,个个恭敬有加。县令袁崇骑马而来,离着村学门口还很远的时候,他就翻身下马,疾步走到周如海面前,拜倒在地。

“恩师,学生袁崇拜见恩师。”

“呵呵,起来起来。如今你是一县之尊,岂能给我这个草民行礼,快起来。”周如海笑着掺起袁崇。

“所谓天地君亲师,恩师对学生的栽培之恩,学生永生难忘。恩师来到苍山县,学生竟然不知,实在是大不敬。请恩师责罚。”袁崇见到多年不见的老师很是激动。扶着老师叙说离别之情。这一点牛天赐还真不知道,否则早就告诉袁崇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