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勒胡马 > 第二十九章、盐与铁

勒胡马 第二十九章、盐与铁

作者:赤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5:2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从屯垦地继续向东,两日后终于抵达东海之滨。裴该登高而望,只见莽莽苍苍,水天一色,烟波无垠,不禁使人的心境也变得开阔起来。他端坐在马鞍上,摆手招呼卫循过来,用手中竹杖一指海面,问道:“因之,卿可知道,我为何要到这海边来么?”

他如今为一州刺史,还挂着都督军事的头衔,算个是大领导啦,不再是从前司马越幕府里品高职虚的小角色,日常指画安排,挥斥方遒,总感觉手里有点儿空……这年月高品士人都习惯在手里玩儿点东西——比方说王衍就偏爱一支玉如意,后来被裴该给毁了。

然而裴该终究不是瘾君子,不会想着去拿柄如意,或者麈尾,前者曾经给他留下过不好的回忆,后者么……若说象道士还则罢了,可自己总会联想起戏剧里的宦官……至于曾经在开会时候捏过的蒲扇,倘若冬季野外还拿那玩意儿,会不会被人当是发神经啊?

后来想到,南朝名将韦睿曾执三尺竹杖(一说为竹如意)指挥作战,这玩意儿貌似挺顺手啊。好在江南淮北也不是无竹,于是他就命人挑了一段好材料,削之为杖,同样三尺长短(晋尺,大概相当于后世的70公分多点儿),既可以当指挥棒,骑在马上还能做“策”用。

当下即以三尺竹杖指点海面,询问卫循,卫因之毕恭毕敬地回答道:“为有鱼盐之利。”

裴该说对啊,之所以我一定要到海边儿来瞧瞧,就是因为这里有盐——至于渔业,倒还未见得有多么繁荣,能榨出来多少利益。

广陵的盐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漫长,很多地方都可以晒盐——故有县名“盐渎”——还则罢了,并且淮阴县内还有岩盐。淮阴县就是后世的淮安市,根据勘探,岩盐储量达到一千多亿吨,居世界首位,而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但在这年月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裴该前世也不是在江苏当的公务员,对此毫无认识,因此主要关注的还是海盐。

他特意给卫循淮海从事的头衔,还带他过来,就是要他把盐业给抓起来。盐铁国家专营之制,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的,东汉一度取消,到了魏、晋重又恢复。不过此前一郡官吏大多跑散,盐业自然也放任自流了,裴该要卫循先把相关情况打探清楚,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请祖逖带兵过来,威逼甚至于剿灭那些在国退民进中把持了盐业的沿海富户。

此外——“卿当巡查海岸,寻找可筑良港处,建造船只,以为输运之用。”这年月中国的航海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了,东吴时代就能建造大海船,一口气从长江口北航到辽东去,或者向东去发现了台湾岛。在裴该想来,即便因为战乱的缘故,技术有所退步,但想造出可以沿着岸开,而不必要深入远海的船只,问题应该不大吧。

“沟通淮阴、京口,若以海运,较之陆上车载人扛,必然省力,日程也会缩短。”

自己还必须仰仗着江东的支援,即便王导他们不肯再吐出一粒米来,终究裴氏答应过自己,等到今年秋收,东海王封地上运来粮食,会尽量分给自己一些用啊。再者说了,王导是不肯白给自己粮食,但若是用其它商品来换呢?我直接派人去建邺,或者往吴郡、会稽等处贸易,你总不能横加干涉吧?

卫循拱手道:“使君深虑,循拍马不及,只可惜……”略略顿了一下:“江东却不缺盐……”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