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勒胡马 > 第二十一章、广陵城下

勒胡马 第二十一章、广陵城下

作者:赤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5:2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裴该让李矩、冯铁在江都招募的那两千部曲,原本都是从附近流民中筛选出来的壮丁,可是虽然集训了一个多月,仍然个个面黄肌瘦,并且连旗号都认不大准。这一则是李矩虽然领过兵,但在军事方面还是二把刀,冯铁倒是打老了仗的,可对于练兵仍然外行——他们就不清楚练兵该以何者为要务,以何者为先行;二则,这些兵的伙食实在是太差啦。

裴该固然问江东几户大姓借到了近两万斛谷米,问题他不知道这些兵要养多久,才能够说动王导,放自己和祖逖北上啊,所以真没敢敞开了让这些流民兵吃——要不然等到了北渡之时,突然发现粮食吃光了,那可该怎么办?辛辛苦苦养了好几个月的兵,难道要被迫尽数遣散不成么?

最倒霉的是,此乃青黄不接之期,而且去年江东的收成又不是很好,你若想临时借粮、征粮,哪怕是抢粮,恐怕都不大容易搞得到手。

所以他还在建邺的时候,就花钱在市面上购买陈米乃至谷糠,掺杂到借来的粮米中去,这样一升就能够多掺出半升来;然后运至江都,李矩不但给那些流民兵一日两餐,而且多是熬的稀粥,足够吊命,却不管饱。士卒吃不饱,自然就没有力气,也没有精神头,那便不可能日夜操练,基本上三日才一小操,五六日才勉强一中操……

可是李矩觉得,我这就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你们啦,我又没在粥里掺砂子、稻草,也暂时还没敢中饱私囊。

当然啦,裴该的选兵条件也消耗了相当多的粮食——他主张挑选有家眷的呀,总得也给家眷们一口吃的,不可能眼瞧着活活饿死吧,那谁还肯为你卖命?之所以下这种决策,裴该主要是考虑到了两点:一是正如冯铁对张队主所说的,流民很难查清根底,若是无家无室、无牵无挂之人,你知道是不是流氓匪徒?会不会落跑甚至闹事?管理起来反而麻烦。

第二点,裴该是想拉着人去徐州种地的,所以老弱也要,妇孺也要,只有全家一起去,种地的才能安心种地,当兵的才能安心当兵,也才有繁衍、发展的可能。

所以虽然招募了两千兵,但加上他们的家眷,却乌鞅鞅有将近万人,日耗粮秣百余斛——还不算盐和菜——短短一个半月,存粮就已经消耗了三成多啦。就这种速度,能不能熬到秋收大成问题啊……

裴该和祖逖仔细商议了一番,然后便召集这些流民兵,高声问道:“汝等近日所食,无乃太薄乎?”只有几个人有气无力地应和,说确实吃得太少啊,都没力气啊,似这般状况,如何能够去护卫贵人?

裴该扯着嗓子叫道:“去岁江东亦歉收,汝等即便过江,也无粮可食。且南方卑湿,疾疫流行,大不宜居。何不随我北归徐方,可择良田与汝家人耕种,亦可搜集各城存粮与汝等食,如何?”

士卒们大眼瞪小眼,基本上就没啥反应。本来嘛,既然当了兵,那军主说去哪儿,就得去哪儿——只要给我们家人一口饭吃就成——可原本不是说去江南的吗?那里就算再不宜居,起码太平、安全啊。这要北归……北方若是能有活路,我们当初干嘛要跑长江边儿来嘛!

裴该连问了好几声,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反应,干脆一摆手——我不跟你们废话了,咱们先饱餐战饭再说!

于是下令支起锅来,不用往日囤积的那些劣质米,而从船上扛下司马睿新赐的那些——虽是陈米,终究没掺谷糠——当着众人的面煮成干饭。不论士卒还是家眷,每人一碗冒尖的干饭——儿童和老人减半——外加两根腌菜;此外祖逖还派部曲到附近农庄去买来五只鸡和五只鸭子,熬成大锅的清汤,也是每人一碗。

等到士卒们干饭落肚,精神头略微好一些了,裴该才又站在高处,朝北方一指,扯着嗓子高叫起来:“似此等干饭、鸡鸭,徐方多有!胡虏尚未南下肆虐,各庄所储,尽够汝等饱食——若止求此一餐,那便散去;若求下一餐,便随我北上!”

随即伸手朝身前一指:“不欲相随者,可出列站于此处。”连问三声,根本就没人肯动——这就勉强算是成啦。

于是重整队列,拔营启程。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