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勒胡马 > 第三章、北伧南貉

勒胡马 第三章、北伧南貉

作者:赤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5:2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裴该此前在胡营,只是暂时存身而已,不以为家,如今虽至江东,却仍感觉如同飘零浮萍一般,找不到自己的根基所在,所以宴间多喝了几杯酒,才会口出“若寄食,即膏粱亦无味”的话来。◢随◢梦◢小◢.lā王导倒也不以为忤,还笑着安慰他,说你不必担心,相信琅琊王很快便会赐下宅邸、田地来给你的。

裴该轻轻叹了口气,环视众人:“贵家如此繁盛,而我河东裴氏,或止该一人得渡长江……两相比较,岂不使人悲怆?即大王赐田地、宅邸,亦不过一单家耳,将以何为依靠?”家族光声名煊赫没用啊,还得人丁繁盛、财产富饶,才能累世不衰,如今在江东的裴氏就只有我一个,那跟单家寒门又有什么区别?

拱一拱手:“还须诸君扶持。”

王导说这是应该的。王舒就插嘴说:“江东貉奴咒骂我等为‘北伧’,以为是来夺彼等饭食的,每有不臣之心,则我等北人若不能守望相助,又何以安居?”王导摆摆手,说处明你慎言,同为一国之臣,说什么“南貉”、“北伧”?都应该同心一意,才能够使国家重新稳定、太平下来哪。

裴该说对啊:“我自石勒军中来,知彼因杀王弥而与平阳生隙,假以时日,必起干戈。北虏阋墙,而我等齐心,则何惧中原不复,旧都不还?!”他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可是瞧在座诸人却貌似都没啥反应,不禁心中暗骂。只得转换话题,问王导:“尊兄处仲不在建邺么?”

在座这些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王家只有王敦还勉强算是能打仗的,他现在跟哪儿哪?

王导答道:“处仲兄见为江州刺史,驻军彭泽,若纪思远不敌石勒时,便须星夜驰援。今闻石勒军退,则不日当与处弘兄同归建邺,觐谒东海王妃——平子兄远在襄阳,或不能折返……”

裴该这大半年的时间一直在搜集和整理自己脑海中关于这一世的记忆,但终究身体是而灵魂非,很多讯息隔着一层呢,听王导所言,人皆称字,他就要在脑袋里多绕几个圈儿才能反应过来。“处仲兄”就是指的王敦了,“处弘兄”是王敦之兄王含,哦,这二位是在江州的彭泽,过几天就会到建邺来;“平子兄”乃指王衍之弟王澄,据说是很能打的,他如今人在襄阳,应该赶不回来。

不过在座也只有裴该知道,这王澄嘛,他恐怕是再没机会到建邺来了,估计都活不过今年去……

想了想又问:“令弟世弘又何在?”

王世弘名旷,是王导的堂弟,据说司马睿之南镇江东,最早就是他给出的主意——因为他曾经当过丹阳太守,对南方情况比较稔熟。

王导轻轻叹了口气:“前率军以援上党,而为刘聪所败,生死不知……”王旷不但是最先建言南渡的,而且他在王氏家族中的名声又要超过王导、王敦,而仅在王衍、王澄之下,所以后人评价说,他如果还活着的话,南渡的琅琊王氏当以其为首,王导的位子要让给他来坐。不过裴该突然间问起王旷来,其实是意在其子——

“闻王世弘子虽少,却精擅书法,可在江东否?”..

王导回答道:“见在建邺,为族人所育。”旁边儿王邃就问了:“羲之七岁即擅书法,今九岁矣——文约亦曾闻其名乎?”

裴该心说当然了,堂堂“书圣”的名字我怎么可能没听说过?不过他如今才只有九岁啊……便即答道:“因该不擅书法,笔力甚拙,故而欲得明师就学之……以为王羲之将冠矣,可为我师,不想还是个童子。”那就算了吧,我没道理去跟个小孩子学书法,太丢脸了。

王邃说:“羲之见随卫大家习书,文约亦可试往访求之。”王导摆摆手:“卫大家终是一妇人,可教孺子,又岂能教导文约?”男女授受不亲,这不大合适啊。

裴该一皱眉头:“诸君所言何人耶?”王邃笑道:“乃菑阳成公之侄,卫道舒女弟,李茂约之妻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