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 第七十三章可怜天下父母心【求收藏追读】

第(1/3)页

不管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后勤都是极其重要的物质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后勤的重要性。

屯田制在后世并不新鲜。

不仅在创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还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被历代统治阶级不同程度地效仿。

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都在边疆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制。

而屯田制,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

汉文帝用罪犯,奴婢和招募农民的手段,戍边屯田。

到了汉武帝时期,便开始调发大批戍卒在西域屯田。

但那时候的屯田,主要集中在边陲,方式比较简单。

就是军队屯田,而且规模也比较小。

真正大规模的屯田,要从曹操开始。

公元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枣祗和韩浩建议曹操设置屯田,国家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昌周边招募百姓屯田,兴修水利,当年就收获了万斛粮食。

屯田制的实行,不仅为曹操解决了军粮的问题,还对安置难民,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战争连年不断,造成了大量的难民。

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

灾荒年间,有的郡甚至出现相互换孩子吃的现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来自曹操《蒿里行》的诗句,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是大量难民食不果腹,一方面是大片荒地无人开垦,曹操的屯田制把这些难民安置在国家土地上,从事生产工作。

他们辛勤劳动,向朝廷缴纳租税。

难民有了收入,朝廷也有了税收来源。

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快速稳定下来。

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许多荒芜的农田被开垦,使国库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这种情况与秦初的情况差不多,若秦国采用屯田制,不仅可以快速恢复生产,还可以安定六国民生。

不至于总吃巴蜀之地,以及关中粮仓的老本。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