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客自不须还 > 童子青衣 1

客自不须还 童子青衣 1

作者:铁皮烟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5: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撼龙经》中有云:“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脊背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有人考证,此处所说的须弥山即为天下龙脉之祖——昆仑山脉。

自盘古开天辟地起,昆明山脉即成型于大陆之上,并以后天八卦的八方出脉,坎乾二龙入罗刹国,其水流北;兑坤二龙入西洋,其水流西;离龙入印度其水流南;艮震巽三龙入于中国,其水流东。

古往今来,凡研修风水堪舆的术士,必恪守“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之信条,将天下龙脉了然于胸,再运用观星望斗看水口之术,为世人研判祸福吉凶。

其中,自唐宋以来另有一派人士特立独行,笃信《山海经》中对盘古洪荒大陆的论述,以《撼龙经》的作者、唐末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的杨筱松从禁中所窃“玉函秘术”为据,不惜历经千辛万难,亲身踏遍三山五岳,探寻隐藏在山海天地之中的诸多奥秘,也留下了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动人故事。

话说昆仑龙脉自东南入海,《山海经》之《北山经》中有云: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东海之畔即为锦绣江南,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九州繁华莫过于此地。

自明隆庆年间重开海禁,倚山靠海的江南小城江阴县成为天下一处闹市所在,客集物阜,商贾林立,早春三月就已是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东街口码头前,工人们背起整包整包的丝绸,扔上即将东行出海的货船;西横大街上,两边的店铺早早地打开大门,叫卖吆喝声与银钱碰撞声交织一片;玉带河畔,杨柳低垂如丝绦,有身着青衣的文士携美丽的女眷闲游踏春。

江南在这个季节,展现出她摇曳生姿、顾盼若兮的一面,也展现出她**四射、饱含活力的一面。

这天正当城隍庙前有集,四周乡里的百姓都来到集场,采买各种吃食用品,一时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大街上飘散着酱油肉的浓香、艾叶团子的清香和小方糕的甜香,又有许多杂耍小曲艺人沿街设摊表演,簇拥的人群中不时传来三两下叫好声。

外乡人若此时来到江阴,不免将此地疑为南京、杭州、苏州般的江南名郡,谁知一座不起眼的江边小县城里,亦有如此热闹景致。

卖馄饨的老吴早早地就来到了城隍庙前,撂下了馄饨挑子,在街边占了一个好位子。

他家的馄饨包上了新鲜的荠菜和自家炸出的油渣,颗颗形若元宝,一口咬下去鲜香爽口,更配上两大勺放有猪油和葱花的热汤,每次在集上都会迅速被众人哄抢一空。

这天也不例外。老吴带来的馄饨不到一个时辰就卖个精光,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摸了摸腰间鼓囊囊的钱袋,却没像以往那样立即打算收拾东西返回家去,而是坐在挑子上一边歇会儿,一边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走过的人群。自己的馄饨还能卖多少年,老吴不知道;攒下的铜钱能不能在老家为儿孙盖栋像样的屋子,他也不知道;下次来到集场,人们还会不会喜欢吃他煮的馄饨,他还是不知道。

因为这里经过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在惶恐的未知中,慢慢地走向终寂,直至无声无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