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父亲的江 > 十 逃亡与驿站

父亲的江 十 逃亡与驿站

作者:付汉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4:4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一晃,德玲在印刷所一年多。

印刷所与世隔绝,只和组织单线联系。但是感觉到形势越来越紧张。德玲刚来的时候,印刷所的工作老是忙不完,现在却常常一连几天没有什么要印刷的。社会上,再没听到什么游行啊罢工啊的消息,组织似乎偃旗息鼓了。

张飞有些老朋友,偶然联系,听到的,都是不好的消息。一年多来,组织被破坏得很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他也说不清。

一天,春花到老联络点去,意外地发现联络点取消了。那是一家杂货铺,老板是浙江人,邻居告诉春花,老板换了。

老刘叫张飞再到那附近转转,看遇到什么人,张飞去了几回,什么收获也没有。印刷所与组织的联络渠道断了。

已经有好多时没有接到组织的经费了,这意味着印刷所要考虑生活来源了。白天,德玲和春花都帮着糊纸盒,和那些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赚来一点钱买柴米油盐。晚上,和春花在一起,两人谈来谈去,怎么也弄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按说祁大姐应该来一下的。她去了哪里呢?

老刘似乎也和德玲她们一样。他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无聊地走动着,“咯噔咯噔”,他把德玲叫到一边。

“我决定出去探一探消息,总不能坐在家里死等!”

“如果我天黑还没有回来,你们就转移!”老刘一瘸一瘸地出门去,慢慢消失在小巷尽头。

太阳下山的时候,老刘一瘸一瘸地回来了,这叫几个人松了一口气。

“我打听到消息了!”老刘坐板凳上,喝罢水,抹抹嘴说:“组织遭到大面积破坏!高级领导都不在了。现在组织基本上已经停顿了。我说哩,情况就是不对劲啊!”

老刘的老乡是一个区委的干部,他告诉老刘,组织内出了大叛徒,导致一系列的损失。敌人不停顿地对组织进行残酷打击,杀害了好多同志,破坏了好多基层组织。中央在上海站不住了,高级领导大部分转移出上海了。

由于组织破坏,来不及通知许多人。口头通知是:暂停一切活动,各自潜伏,积蓄力量,等待革命**。连老刘的老乡,一个区委副书记,也突然失去了组织联系,现在靠卖馄饨为生。

“各自潜伏,就是说没有组织管了?”张飞冲口一句。

老刘责备地说:“怎么能这样说呢?组织遇到困难了,我们要分担。”

几个人在小屋里商议着。德玲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各自潜伏,说明组织已经没有力量安排好每个成员,一切要靠自己了。可是自己到哪里去呢?武汉不能回,那里的特务正等着自己哩!

“苏佳就留着这里吧,我们一起搞,先把家搬了!”老刘在城市的另一个地方物色了一处房子,明晚就搬。

德玲没有吭声。家一搬,意味着与组织的联系彻底中断,以后怎么办呢,不说别的,吃饭就是问题!

德玲终于说了:“你们去吧,我不和你们一起!”

老刘并不惊奇:“你能去哪里呢?”

德玲说:“去找朋友。”淡淡的,没多说。

老刘说:“这样也好。人多了目标大,组织的指示本来就是分散潜伏。既然定了,明天早上你就走。外人问,我就说你回乡去了。”老刘叫老妈妈拿十块大洋来。

“现在是困难时期,只有这么多了。”德玲默默接过了钱。

德玲去找石大姐。她坚信,石大姐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放弃工作。

那熟悉的巷子到了。泥土路上,停着乡下人的粪车,几个早起的居民正在倒马桶。德玲走进巷子,仔细辨认着路边的房子。

忽然,一个妇女的声音在路边的门里叫着:“啊呀,是不是石家侄女啊!”随着声音,一个四十多的妇女从门里出来,德玲认识,是李家阿姨,一个捻匠的妻子。

李家阿姨看看四周,将德玲拉进门:“进来坐会!喝杯茶。”德玲刚进门,李家阿姨就将门合上了。

“哎呀你这女子,好大的胆子!你从哪里来呀?被人看见可不得了!”

德玲立刻感到不好:“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可不得了啦,你的姑姑出大事了!”李家阿姨压低声音,告诉德玲,石大姐在半年前就被便衣抓走了。

“好凶啊,那些人!对四十多的女子下狠手,真的没有人性哦!”

李家阿姨叫德玲赶快从后门走,这里总是有不三不四的人晃悠。

德玲跟着李家阿姨,从屋子后门走出去,李家阿姨在门内摇摇手说:“小心哦,你们都是好人!可怜!”

德玲穿过几条巷子,到了大街上。

无名的悲愤弥漫胸腔。石大姐,那样好的人,被捕了!

德玲漫无目的地走着,考虑着往何处去。孤单像黑色的影子一样笼罩着她,她买了份地图,找一个小旅馆住下,在房间里铺开地图。她要去找自己的队伍。在阳光下战斗!

山川一目了然。在湖北安徽搭界处的大别山,有鄂豫皖根据地,千里迢迢,路上一定有无数的哨卡盘查,沿途的困难将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不去那里,能去哪里呢?毕竟,那里有苏维埃政权,那里有自己的队伍红军,就是讨饭,也要去!

德玲出了上海,沿着公路走,一边不停地举手拦车。

车很少,都是货车,偶然有公共汽车,没有钱,不能上。终于有一辆货车在她面前停下,司机是个面相慈善的中年男子。德玲说丈夫在南京做工,很久没有消息,她要去找丈夫。男子听罢叹口气,让她上了车。汽车将她带到南京郊区停下不走了。德玲谢了司机,找个小店歇了一宿,第二天又拦车。这么一段段的走,到了合肥。再往西,交通车辆稀少了,在一个小城,人们告诉她,往西地面不太平。德玲心里一喜。看地图,再有几百里,就是大山区。她知道,自己的队伍就在大山里面。到了那里,就可以找到战友!

步行去。

第一天走了五十多里,在一个小镇上停下。看有家人家,只有两老,德玲走近去,和那婆婆说,自己是外出找丈夫的,没有盘缠,求借住一宿。德玲带着一包针线。她对那婆婆说,不白住,可以为他们做点针线活。

那婆婆一听德玲说,就显出难过的神色来。和老汉商量了一会,就让德玲进了屋。晚上,婆婆还给德玲做了碗面条,也不要德玲做什么针线活。

第一天就这样顺利,德玲增加了信心。连续好几天,都平安无事。但是越来越感觉到,路上的气氛紧了,大路有卡子。好在德玲此时已是满面尘垢,衣衫褴褛,卡子也没有在意她。

开始进山了。那天,德玲走进了一个小山村,这里人迹稀少,显得荒凉。一个小茶摊在路边,守摊的是一个尖脸的汉子,他打量着德玲,眼光游移不定。

“这么年轻的女人,一个人走山道?”语气里有着轻浮。德玲没有理睬他,顾自上了路。

走了一阵,感觉总是不好,身后总像是有什么危险。回想那汉子,眼睛里不怀好意。这段路十分冷清,前后都看不到行人,再往前,是更高的山峰。德玲忽然有些恐惧,走上一个高坡时,她停了下来,爬上一块大石,回身向下看去。

果然,在她来时的路上,几个男人匆匆忙忙赶了来,其中有人提着枪,领头的就是那卖茶的汉子。德玲爬下石头。前方的路越来越往高处延伸,在这山路上,自己是肯定走不过这些强壮的男人的,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撵上来。

估计这些人是当地的团丁,这是些最可恶的家伙,往往既是兵,又是匪。落到他们手里,不是给你扣个“**”的帽子,就是敲诈你的钱财,更何况,在这鬼都看不见的地方,万一他们就是匪,怎么办?

德玲赶紧离开正道,顺着山坡往下走,走了十多米,下面没路了,附近有块突出的石板,石板下有空间,正好躲一个人,德玲钻进去,躲了起来。

上面传来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说话,有人野蛮地骂着,德玲仔细分辨,似乎说的就是自己。脚步声很快过去了。德玲知道,这些人在前面看不到自己,还会回来的,很可能会在附近搜索。她看了看附近地形,隔着一个山谷,对面坡上隐隐也有一条道,她决定上那条道,不管怎样,先离开这个地方再说。

德玲从石板下钻出来,高一脚低一脚的下山。刚走了几十步,隐隐听见上面的道路上又有人说话,她赶紧钻进一丛灌木里。

是那些人又回来了。这回他们的说话听得十分清楚。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